提倡一夫多妻的国学大师,在北京曾有两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清末民初有个“清末怪杰”辜鸿铭,因为他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还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和《大学》等,并著有《春秋大义》)等英文书,他坚持国学,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甚至在当时,西方人说: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毋庸置疑,辜鸿铭是一个被人尊敬的国学大师。但是既然称为“怪杰”,他本身也具有许多让人争议的地方,譬如都到民国了,他依然梳着晚清的小辫子;再譬如作为最坚定的传统文化拥护者,它认为中国就应该一夫多妻,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且还形象地把男人比喻成茶壶,女人是茶杯,茶壶就应该多配备几个茶杯,甚至死犟地说谁见过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对于国学,辜鸿铭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国内鲜有关于他的故居、展馆等纪念的地方,甚至于有些介绍说他在北京的故居是柏树胡同26号和东椿树胡同18号,也是只见其名,不见任何和他有关的史迹存在,唯独在他的祖籍之地惠安螺阳上坂村有一个小型的辜鸿铭纪念室。柏树胡同26号柏树胡同明代属澄清坊,因胡同口一棵椿树而称椿树胡同,解放后改为柏树胡同,它东西走向,东起东四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长米,宽9米。许多资料上都介绍柏树胡同26号是辜鸿铭的旧居,但是当你走进这条狭窄两侧老式住宅众多的胡同后,无论怎么找都发现不了26号,30号是个饭馆,东边就是24号小区,那么26号去哪了?还有资料介绍,26号被征用改为王府井旅馆,可是王府井旅馆也不见踪迹,或许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了。但是在胡同西边的王府井天主堂依然巍然屹立,不知道辜鸿铭是否去做过礼拜?东椿树胡同18号东椿树胡同琉璃厂古文化街西临,据说这里名人故居众多,但是走遍胡同,怎么也找不到和辜鸿铭相关的遗迹,而地图上显示东椿树胡同18号是一个艺术馆,至于故居之说,不见所踪。百度地图上东椿树胡同18号的实景只是传说此地是辜鸿铭50岁后所居,而且还是受人馈赠所得。惠安螺阳上坂村辜鸿铭祖籍是惠安,但是他本人却是出生在马来半岛,14岁去西方英国、德国学习,学成回到马来,28岁才辗转到了中国,被张之洞聘为“洋文案”(类似翻译),之后辗转多地,至于惠安和他渊源不大。辜氏后人居于上坂村,南方是有宗祠的,所以在辜氏宗祠设了辜鸿铭纪念室,也是后辈为了纪念这个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先人所设。为了让更多人的了解这位国学大师,每年在他的诞辰还会举办相关的国学活动。泱泱大国,一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却无纪念之处,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一夫多妻不为人喜,还是因为他毕竟是生活在国外多年,而且对于传统文化过于执着而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不过辜鸿铭的一句话却被众多国人引用:“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