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告自丁宁,人多不肯听。四时皆有景,万物岂无情。祸福眼前事,是非身后名。谁能事闲气,浪与世人争。北宋邵雍《独坐吟》
邵雍自称安乐先生,独自闲坐的时光应该很多的,这对应君子而言,或许是一种折磨。但君子还是做到了遯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这首诗就是写邵雍独坐时的感悟。感悟啥呢,还是看看邵雍如何说的吧。
天告自丁宁,人多不肯听。告,就是告诉,告知,丁宁就是叮咛,反复叮嘱,这就奇怪了呀,天不言不语,如何告诉人呢,不但告诉人而且还是反复叮咛?原来天道虽然不言语,但是天有四时,有日月星辰,有春夏秋冬,有风霜雨雪,有草木枯荣,有生长收藏,这些都是上天的言语。但为何要反复叮咛呢?因为天道年年都是如此循环。这也和下一句有关,上天以如此多天象展示给人看,可惜很多人依然还是不听。言外之意是说,天道不被人认知。这是这两句诗的旨趣所在。天道都不能被认知,更别说遵循天道,合于天道了。
四时皆有景,万物岂无情。这就是对叮咛的解释。四时之中皆有不一样的风景,比如春荣夏繁秋黄冬枯,再比如春雨有些温润,夏雨有些粗暴,秋雨就是连绵,冬天就是雪。这也是四时的景致。总之,景致在四时不一样并且有显著区别的很多很多,都是在暗暗告知,叮咛的。叮咛的是啥,就是阴阳的消长运动,四时的景物都在阴阳左右之下。万物岂无情也是这个意思,万物也是以自己独有的样子来告知,叮咛的。
祸福眼前事,是非身后名。眼前对身后,其实就是生前,死后的意思。人生在世,难免有祸福之事。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眼前更强调一种淡然。是说无论祸福在君子眼里都是安之若素的,恰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入而不自得。但是至于是非对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交给后世的人来评判了。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思是说,君子担心自己死后不合乎君子这个名。所以君子在意的是不是合乎君子之道,只要合乎君子之道了,即使在小人道长的时代,君子也能独善其身,永远都会站在正道的一边。至于是非名声,也必然是彰显后世的。但小人只会贪图眼前的利益和功名,全然不顾及道义二字,更别说身后的是非了。却不知人都有业力因果的。
谁能事闲气,浪与世人争。闲气的意思就是为无关紧要的事而生气。事闲气,就是坠入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之中。邵雍是说,都是谁在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呢,而且还孟浪的去和世间的人争斗,争抢,为了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呢?显然,君子不会这样,邵雍也不会这样的。
这或许是邵雍独坐时所感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