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之首大学的真正价值儒家以诗书教化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pf.39.net/bdfyy/bdfzg/140207/4334442.html

说道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释道。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其中儒家以诗书教化,道家以玄理点化,佛家以慈悲感化。

其中儒家修的是正气,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以人为本,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道家养清气,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佛家化怨气,断烦恼,信因果,讲解脱,明心见性,渡人渡己。

今天讲一讲儒家入门经典—《大学》,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认知阅读过《大学》,直到最近练字帖写到《大学》篇,借着正心时机,终于明白为何孙中山对《大学》有如此高的评价:

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外国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宋代大儒朱熹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其做章句,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

孔子儒学思想中“学”就是修行、修炼的意思,大学又叫大人之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提出政治哲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说,《大学》规定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为官应从哪里开始,遵循什么步骤,秉持何种心态,达到何种境界。全文个字,读完只需几分钟,践行应用却要一生。

开篇朱熹称“经一章”,阐明大学的宗旨和纲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发扬人心固有的光明德性,在于革新不良习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的至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才能确立志向;志向明确,意念才会清净,没妄念;意念清净,才会心安;心安之后,考虑问题方能周祥;考虑问题周祥,处理问题才能恰到好处,最后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里的“道”可以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原则、规律。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终结。知道事物本末始终,也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是全文精华,自古以来,想张显明德之人,首先要治理好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好自己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首先得修养自身品德;想要修养自身品德,先要端正自己心思;想端正心思,先得使意念真诚,想使意念真诚,必须有明确认知,而获得明确认知的方法,就在于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只有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才能认知明确。认知明确了,意念才会真诚;意念真诚,心思也就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品德好,家族管理好,家族管理好,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国家治理好,才会天下太平。

这一段原文值得反复研读,包含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内在逻辑,像一个圈,一环套一环。我在很长时间看不懂正其心,诚其意有何区别,看书之后明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所激发即为意,意之本体便是知。心被激发时,表现出来的是意,是能说出来的,能表述出来的一种念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最后一段总结,从天子到百姓,每个人都应该将修身作为根本,一个人如果根本已乱,是不可能治理好枝节的。正如,他尊重的人,轻视他,他轻视的人却尊重他,没有这样的事。只有认识本源,认知才能达到最深处。

《大学》中关于“格物、致知”篇较为经典。格是明辨,领悟,物是儒家哲学观念,事物的道理。致,求得,达到,知,就是认知。

这一章中原文失传,是朱子用程子的观点加以补充的。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ji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文中4所说“达到明确认知在于探究原理”,是想要使我们有明确的认识,需要接触外界事物,并且全力探究其中规律。一般来说,心最灵敏,没人能不具备认识事物的能力。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一定规律,只是由于人还不能彻底弄清楚这些规律,认知水平才有不完全地方。针对大人之学,必须教人明辨,对于世间万物,根据现有认知,进一步探究,直到达到认知极限。

只有苦下功夫,才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也只有这样才能认知到事物的现象、本质、精妙、粗鄙,使得一切洞察明白,了然于胸。这就是格物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达到明确认知。

最后再讲一下大学中关于“正心、修身”的部分,读到这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一切起因都是“心”被太多世俗欲望牵绊。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在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首先要端正自己心态,如果心中有愤怒,心中有恐惧,心中有偏爱,心中有忧患,心态都不能端正。要是心态不端正,心思就不能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去,就像虽然在看东西,却没看见,听声音,却没听清,吃东西,却不知道味道。这就是修养自身品德,首先要端正心态的道理。

当前国人都在讲文化自信,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动辄就是封建迷信、糟粕、过时、迂腐等等词语概况,只有真正静下心读完之后的人才能明白,何为中国文化之瑰宝,受益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