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凡文集第四辑从文字演变看人类进步的踪

3第四辑:从文字演变看人类进步的踪迹

六、“学”字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论语》开篇首章首句的第一个字“学”,其含义是学习与教学,这是孔子毕生奉行的事业。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样的理解看似非常正确,但细细一想,觉得又欠缺了一些东西。

古人的用语习惯,多采用单字来表达意象。古汉语中,“學”与“習”是不同的意象。“學”,有时也写作“壆”,无论是“壆”还是“學”,从字形上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两只手,象打开一本书,“爻”者,古之计数和占卜之工具也。再联系中国最早的词典《广雅》和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前者说“学,识也。”后者说:“学,觉悟也。”可见,古汉字“學”字是指代通过脑力活动、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行为,与现代的“学”字概念不尽相同。再看“習”字,甲骨文习,是(翅膀)加上(鸟窝状),表示幼鸟在窝里振翅。其造字本义: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古籍中,“习”字作动词用时,全部与肢体活动有关,如“习礼、习战、习射”等等,表达“演练、演习”等含义,明显可以看出与“习”字的造字本义一脉相承的踪迹。

追溯“学”与“习”两字的造字本义,我们就可以理解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主旨是“学以致用”,隐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并能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在还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时代,孔子只能用“学”与“习”这两个字来表达对真理的领悟。

作为《论语》开篇首章首句首字,“学”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追溯到造字之初,就可以发现古人在造“学”字时所蕴含的智慧。

在甲骨文中,学是(算筹)加上(庐,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这就是其造字本义。有的甲骨文学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学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篆文学,亦省略为,承续了金文字形。隶书学将篆文的“子”写成造字之初,文字本义比较单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所承担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意涵也越来越深厚。“学”字亦是如此。《史记商君书》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句话里的“塾”、“庠”、“序”都和“学”一样,是“练算习字”的地方,就是场所不同,但没有脱离“学”字的本义。“学”字初成之后,逐渐演变为动词,含义是“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以获得经验、知识、技能”,据此衍生出许多与此相关的词,如:学业、学府、学堂、学校、学艺、学步、学问、学界、学科、学派、学识、学说、教学、同学、学期、学时、学徒、学员、学子、勤学苦练等等。古代典籍中“学”字的运用比比皆是,如《庄子庚桑楚》云:“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礼记中庸》云:“好学近乎知”。《论语》云:“君子学以致其道”。

“学”字又被作为名词使用,表达知识,经验,技能,系统性的研究,知识体系等等,如:才学、治学、哲学、科学、学理、学术、学术界、国学、红学、显学、玄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学”字作为名词,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应用,如:韩愈《进学解》云:“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后汉书列女传》云:“天子积学”。《孟子》云:“学则三代共之”。

分析“学”的字形,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一、“学”与“教”的统一。《説文解字》对“学”的定义是:,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斅,觉悟。由教、由冖会意。冖表示还处于蒙昧状态。臼表声。學,篆文斅的省略写法。这个定义强调学习是觉悟,是从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是“教”与“冖”的合成。甲骨文“教”写作,篆文“教”写作,加上“冖”就成为“学”,可以说“教”与“学”是一体的。现代社会中,大凡谈论学习必然涉及教育,两者是镜像关系。在校学习即学校教育,学习就是接受教育,这就是“教学统一”。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尤其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课堂问答和讨论而获得种种启发和教益,这便是所谓“教学相长”。

二、“学”重在交流。“学”的最小构件为“爻”,甲骨文等于(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加上(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造字本义:古人效法天地之变的规律,用算筹的组合变化,推测、计算世事的变化。《说文解字》云:“爻,交也。”教与学乃思想之交流,故教从爻。学习伴随着交流,包括学员之间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学习内容方面的,也是感情和友谊方面的。“爻”为卦爻,本义是变化。学习意味着知识结构的变化、心理结构的变化,乃至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三、“学”贵在创造。“学”从“字”从“子”。“字”的本义是生育,子是婴儿,新生儿,是生命的象征。有“待字闺中”一词,一般认为是女子待嫁,由丈夫给她取字的意思,出处在《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其实这是讹误,这个“字”不是取字的意思,而是其本义:“繁衍孳生”。女子到了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指十五岁成年,便可以生孩子了。《公羊传·僖公九年》有:“字而笄之”。《国语·郑语》有:“既笄而孕”。

由此看来,所谓“待字闺中”就是等待生育和出生,象征着生命和创造。这表明,学习如同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成长,在不断发展,在这过程中,又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来推动人生。这是学习最为根本的方面。因此,“学”从“字”或从“子”,其蕴义昭示了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应象婴幼儿一样充满生机、充满童稚,清纯无邪地面对生活和知识,发挥潜能,积极进取创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