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谁能无忧传统文化发微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普通人对有钱有权的人总是充满羡慕:“他们不必为钱发愁,想做什么事都有人跑前跑后,他们一定没有忧虑吧。”所以我们拼命赚钱、积极向上,就是为了减少忧虑,最好是没有什么可以忧虑。

可惜我们用尽力气去改变,最后却发现忧虑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减少或消失,只是忧虑的内容和程度发生了变化而已,而已随着眼界的开阔,忧虑的问题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读书的时候为考试发愁,毕了业为工作发愁,工作以后为业绩发愁,单身的时候为结婚发愁,结了婚为孩子各种愁……

谁能摆脱,谁能无忧?

子思说他知道有个人能做到无忧。

子思在《中庸》里引用孔子的话说:“没有忧愁的人,只有周文文吧。文王的父亲是周朝先祖王季,文王的儿子是周朝开国之君武王。武王一举用兵灭亡了商纣王,夺得天下,成为天子。”有这样显赫的家世,有这样的好儿孙,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原文:“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至于周文王,虽然没有一统天下、号令诸侯,但他著作五经之首的《周易》,称得上是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作家。但是从《周易》来看,文王还是有忧虑啊,所以孔子读《周易》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从周文王的生平来看,他的父亲王季,征伐周边小国开疆拓土而引起商王的注意,于是商王派人召王季到殷都,将其软禁起来,后来随便安插了罪名将其杀害。王季死后,周文王继位,继续励精图治,网罗人才,出现了吕尚(姜太公)、散宜生、太颠、辛甲等一批能人,再加上他勤政爱民,国力大增,这再次引起了商王的不安。于是商王(商纣王)下令将文王拘于羑里,按照子思的说法是文王在牢狱生活中推演八卦,完成《周易》的著作。

当时的周文王,很有可能重蹈覆辙他父亲的老路,最终被商王安插罪名而杀害,所以周文王在羑里实际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他内心的忧虑正通过《周易》明显地表露出来。

真是奇怪,孔子说周文王有忧虑,子思说周文王没有忧虑,那么到底有没有忧虑呢?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惟有在忧患中保持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长久。周文王是因为他身处忧患之中,经过忧患的淬炼,体会到忧患意识的重要,才能虽处忧虑而不为所困,也就是达到无忧的地步。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无忧,必须从忧虑、忧患中走出来,磨练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性,对生命有一种坚定的认识和信任,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忧虑。所以说有没有忧虑以及如何走出忧虑,最关键的是自己心态的变化,不为忧虑所困,才能无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