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今天给大家分享《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豆瓣评分7.8。《礼记·中庸》中说:“破则立,从则平”,只有打破旧的、错的思维观念,才可能走出人生困境,找到新的可能。[作者简介]: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分享主题]: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自打出生就一直追求的东西。有的人很幸运,早早就找到了;更多人不幸,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感奴隶至少有2种:“房奴”和“爱奴”。
01/一套房子,毁灭一个梦想
房奴,是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是指那些在年轻时贷款买房,然后用20-30年去偿还每个月的高额贷款,导致长期生活质量下降、压力很大、难以享受生活的人。
说来奇怪,虽然现代人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不少,但却出现了“房奴”这个新型物种,且近年来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大城市。
生活在中国,大部分人就算毕业后刚开始工作不买房,结婚后得买吧?就算运气好遇到好姑娘结婚也不用买,有了小孩总要买吧?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下,你不买房别人都当你是异类,对你指手画脚也并不稀奇。
更现实的情况是,不买房根本找不到老婆,即使她同意,她的家人也不会同意。
不过,也有人做了和房奴相反的选择,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小飞”21岁名牌大学,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于是回老家一个证券公司做普通经纪人。一年后,他遇到心爱的姑娘“小苏”,向她求婚。小苏问他没有房子怎么办?小飞说自己才工作1年,只有十几万的存款。给她两个选择:一个是用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用这笔钱去投资,过几年买个大的。小苏选择了第二种,于是他们租房就结婚了,后面有了小孩也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有了起色,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他的收入稳定了不少,于是花30万在当地买了一套普通的房子;到他32岁时,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万,但他没有换更大的房子,而是用这笔钱继续投资。
小飞最后怎么样了呢?结局我们都知道,因为小飞就是股神巴菲特,而小苏就是他的妻子苏珊。
有人说,苏珊才是真正的股神,因为她让巴菲特做了一次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投资自己,而不是一套房子。如果当初巴菲特用所有积蓄买了房,可就没有股神了。
即使是巴菲特这样的天才,也需要10多年的发展时间,所以作者说“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第一次买房是31岁,香港人是32岁,比利时人37岁,德国人42岁,欧洲有50%的人租房住。
所以,大多数拼爹无望只能靠自己奋斗拼搏的有志青年,凭什么一毕业或一结婚就买房?
王石曾说:“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过早成为房奴的那些人,到底失去了什么?他们失去了未来10年转换工作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以上的机会。
那为什么国内还有这么多人要成为房奴?因为内心的“安全感”。在诺大的城市,似乎只有买了房子才有了家,才感到踏实。
可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吗?房子真的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02/大多数人都误会了“爱”这个字
一个女生,如果25岁以上还没有靠谱的男朋友,大概率会被家里人催婚或者相亲;如果30岁还没有结婚,在多数人眼中早已成了可怕的“剩女”。
即使近两年社会有所宽容和进步,但是认为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再优秀过了30岁也很难嫁出去”的观念依然占多数。
这些观念和风气都在给女性施压和洗脑,让她们形成没有男人就活不下去的错误信念,让她们本就不多的安全感,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很多失去安全感的女性,为了爱情和婚姻,放弃职业生涯、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婚姻中委曲求全,甚至变得疑神疑鬼、动不动要死要活,成为自己都讨厌的充满怨气和戾气的中年妇女。
女性长辈常指点我们:一定要把男人的钱捏在手上、要掌握他们的行踪、要防止他们和其他女性过多交往……
这样的“提醒”大多是出于好意,可这样的一生也太累了!
更何况,这样死死抓住一个人,到底是出于爱,还是恐惧?
暂且不说我们实际上无法掌控任何人,就算你手段极其高明看似“掌控”了他,可不仅他紧张,你也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但好的爱情或婚姻,是有一定空间的,他舒服你也舒服。
关于“爱”,其实我们有很多误会:
第一,把依赖当成爱
我们常把依赖当成爱,为了不想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无聊地生活,干脆找一个人谈恋爱。对方如果有自己的圈子,没有你也能活得很开心时,你就会感到失落和生气,觉得对方根本不爱自己。
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独立,太依赖对方。可过于依赖只会限制自由,没有自由的爱根本不是真的爱。
第二,把爱自己当成爱别人
给对方发了一条信息若是没有得到及时回复,马上开始坐立不安;下班后对方没有准时回家,心中就忍不住上演甄嬛传;为对方做了晚餐他没能回来吃,就生气发脾气……这也不是爱,这是“爱的绑架”。
小时候我们常被父母进行爱的绑架:“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太让我伤心了”,这不是爱,这是一种责备和要求,只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
第三,分不清喜欢和爱
喜欢,是指向行为,爱是指向一个人本身。我们可以不喜欢一些人的行为,但依然爱他们。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考了分,就大加赞赏、各种奖励;如果孩子考了60分,就脸色骤变、严厉责备。这会让孩子觉得原来只有考分才能得到爱,他们根本不爱我,爱的是我的分数。
03/6个方法有效提高安全感
1、小范围冒险
没有安全感的人,常常过分保守,对任何有风险的事都是避之而无不及。
但是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只是要你尝试。”
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尝试冒险,试试一些失败了也后果不严重的事:比如可以提前做好功课,然后在公司的周会上做一次简短的读书分享;给自己安排一次短途旅行;对你平时不好意思拒绝的人说一次no。
2、远离轻易得到的感全感
从人性来说,人人都喜欢舒适区,可是有的人敢于突破舒适区,因为他知道很多短暂的感全感从长期来看往往最危险。
有人说搞废一个当代有为青年,有三招特别有效:过于关心你的父母、永不犯错的任务、养老般的工作。
所以,远离那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易获得的安全感,要懂得居安思危。
3、远离负能量爆棚的人事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
如果你身边都是那些疑神疑鬼、战战兢兢,看什么都很负面消极的人,你大概率也会变成这样的人。恐惧和不安全感接触的多了,也会传染的。
多靠近正能量的东西,学习积极、主动、阳光。
4、给自己一个“恐惧保险箱”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多少有一些让自己恐惧的事,作者建议可以给自己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首先,将你心中所有最恐惧的事,一一写到一个本子上,尽可能详细;然后,把它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确保没有别人知道;最后,告诉自己先把恐惧存在这里,做完其他重要的事再来取。于是可以去做事了。
等你过一段时候回来看这些恐惧,通常会发现,你大部分担心的事,都没有发生。
5、坚持写“成功日志”
《小狗钱钱》里面,主人公害怕演讲,小狗钱钱建议他翻开自己的成功日志,看着从前那么多的成功经历,小主人找回了勇敢和自信,成功完成了演讲。
我们的大脑容易遗忘,当遇到挫折时,很容易被当前的困难打击自信心,而成功日志可以帮你找回自信。
方法也很简单,买个日记本,不定期将自己做过的所有成功的事情记录进去,可以不论大小事,每天坚持记录。不要怕事情太小,我们的目的是积累自信心。
6、直面恐惧
有时候恐惧会限制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困在原地无法动弹,如果一直逃避可能让问题更糟糕。此时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直面恐惧。
恐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恐惧事情本身,第二层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第三层,也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这个失去。
比如演讲这件事,第一层是害怕公众演讲,第二层是怕自己讲砸,第三层是怕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好讲砸之后的情况。
恐惧是一个懦夫,当你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准备和它正面交锋时,它反而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