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指自然。不仁,仁,亲也。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所谓刍狗,一般就是指,用草结扎而成的祭品,祭拜天地或过世的圣人以及自己的祖先。
“刍狗”,有个特点,就是祭拜之前大家把它看得非常的重要,不准任何人乱碰它。可是,祭拜完了之后,马上就把它随意的丢掉了。有点让它自生自灭的意思,也就是天地让万事万物自生自灭。
万物当春而荣,当秋而杀,而不住其常荣,此天地不仁。百姓得其时则富贵,不得其时则贫贱,而不任其常富贵,此圣人之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是体会天地之心的,所以圣人大仁就好像不仁,这跟天地一样的道理,让老百姓自己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样,他的存在就好像不存在的一样。圣人做了很多事情,但从不居功。所以,老百姓都没有感觉得到。
凡是完成历史使命的人或物,都要及时退出原有的地位,这才是刍狗隐喻的真正含义。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橐龠(tuó,yuè):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古代的风箱,应该有人小时候见过。道冲的作用,就好像风箱一样。风箱貌似没有做什么事,但它的功能却很大,这边风推进去,那边马上排出气来,还可以把火引起来。而风箱所排出来的气,又可以使得火焰生化,有了火焰,就可以冶铁,做成不同的器物等等,人类由此得而进化。
这个过程中,大家感觉到火产生了很多功用,但风箱好像没有功劳一样,用完就丢掉它了。
虚而不屈,风箱就是一个空虚的东西,才有作用。而空气进得去,出得来,这就叫做“不屈。“不屈”,不穷竭的意思,不管大家怎么用,它始终可以发生作用的。
“动而愈出”,不发动则已,一发动就会越生越多,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反正就是那个动作,可以叫作道冲,然后作用就不停地发生了。
这里老子,借天地之喻把道,理解为既无且有,和古人对大气的认识一样,虚空而无穷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不是指话多,而是指把话讲绝了。一个人如果讲话,语气很肯定绝对,最后往往就没有信用了。
“数穷”,就是指断了自己的退路。因为一旦把话讲绝讲满了,后面就没有退路了。这样,就“不如守中”了。
注意这里的“中”,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是一个意思。这里的“中”就是指“冲”。道冲而用之,冲通盅,器物虚空,即虚空无为之义。
老子那么,人如何才能做到“冲”的功能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大家少私寡欲就行。只有如此,冲才会无穷无尽。
天地和圣人,如果对待万事万物和众人的看法或做法,像对待刍狗一样,祭祀前庄严而真诚,祭祀后视为垃圾,那就是违背道的本质了。
天地和圣人之所以仁,在于他们的不偏袒和同等对待;天地之道,就像风箱那样,拉到最大也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作用,但推送的时候它的作用却越来越提现出来了。
这一切,道也很简单,就是懂得守中,保持理性的态度和相待的思维,来对待和处理万事万物。
求合乎天地不仁之德,以立身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