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简介 >> 读大学一书有感

读大学一书有感

北京中西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872039.html

之前看过很多书籍,为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总感觉收效甚微,进步有限。昨天是清明节放假的最后一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大学》这本书,也读了一小部分《中庸》,总体感觉收获很大,像是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等都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比之前读的很多书籍都管用。

《大学》、《中庸》自古为我国家喻户晓的诵读宝典,书中所讲的大人之学和中庸之道均为古圣先贤身体力行以至内名外用的真知灼见,此乃圣贤学问之经纬,二者若明,则天下之事,入世之理概莫出此落网矣。宋儒程子伊川称《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

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定此三句为《大学》的总纲。其中“明明德”为己立己达,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亲民”,就是立人达人,可谓做到了极致圆满。这里的“明德”,即为圣人之德。圣人之德人人本具,也就是王阳明所提出的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凡夫俗子的“良知”一般为物欲所障蔽,一旦去除了障蔽,良知便可复明。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

如何才能明明德于天下呢?需要先修其身。而如何修其身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不是修饰外表,而是要做到内心端正,学会省察自身之言语、举动、行为、仪表、态度等等,对不善之处加以修正。意者,就是人的妄心所生的念头。曾国藩曾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功夫,在平日修行中只需要能坚持诚实地面对自己,做到不自欺就是已经达到了”诚其意“的境界了。

以上修身之法是内圣之学,内圣方能外王。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参加一级建造师的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有通过。那我就先要问问自己:我是真心诚意地想让自己通过这门考试吗?如果是真心诚意的话,我就会由内而外地安静下来,守定自己的目标,安其所学,坚实笃定,不致退转,最终才会学有所得。

通过阅读《大学》,明白修身明德是立世之本,而且只需要我们向内求,即点亮我们的自性之光,一旦我们的内在止于至善,那我们的外部世界自然充盈丰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