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中国人的智慧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807/11425233.html

易中天老师,《中国人的智慧》分别选取周易,中庸,兵家之道,老子的方法,魏晋风度和禅宗之道。个人觉得,并不系统,也不经典,相比《品人录》逊色太多,《品人录》虽然选的人物不多,却有以一斑而窥见豹的感觉。并且有新意,有观点。但观《中国人的智慧》则显拘谨,周易讲的尚可,中庸,兵家,老子则讲的是是而非些,特别是老子,为了维护其道,甚至说出了些不现实,不足以借鉴和学习受用的语言。魏晋显然没有中华史讲的明白,禅宗也没有总结出结果。总之,在中华文化的重压之下,没能表现出自身的观点和理解。且记如下:

《周易》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金字塔,是我们民族早期文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精神文明的金字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也翻译为“枢纽阶段”。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文明民族,都出现了自己伟大的精神领袖和精神导师,包括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咱们中国的孔子、老子等。这些伟大先哲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显然,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很了不起,所以称“轴心时代”。#国学易经#

《周易》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

《周易》的方法也有三条: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根本:一阴一阳谓之道。世界变化的规律就在阴阳关系之中。

《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

《易经》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出发,在经历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后,达到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成功,然后重新开始。其实,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易经第六十三卦和六十四卦分别是“既济”和“未济”,最后一卦绝不是成功。成功就完了!到了顶峰,就走下坡路了!必须再给你一个未济,才行。它的意思也很清楚:别以为成功了,胜利了,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告诉你,天下事,了犹未了。后面的麻烦,多了去。你还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夹起尾巴做人吧!

人类最早的物质文化模式,是工具;最早的精神文化模式,是巫术。

巫术变成科学,是人类认识的进步。可惜科学不是万能的。何况原始时代的科学,水平还很低,总会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宗教就产生了。

巫术是征服,宗教是臣服。

某个时候,你觉得倒霉透顶,就千万不要沮丧,咬咬牙,挺过去,也就“柳暗花明”。同样,一帆风顺,红红火火,也千万不要“春风得意”,倒霉的事一定在等着你。为什么?穷极而变。所以,逆境中,要有信心,顺境中呢?最好还是居安思危,夹起尾巴做人。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识。

伯夷的问题是太清高了,柳下惠又太随和。都过了头,怎样不走极端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既不过头,也不掉队。

什么样的领导不是领导,什么样的下级不是下级?关键不在于人家是什么人,在于你是什么人嘛!你是一个负责人的人,什么样的领导下面都能工作,什么样的下级也都能领导。这是伊尹的观点。孟子认为是对的,应该这么做。

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只要开口,就不说假话。实在不行,就沉默。

一个人,太精明,明察秋毫,也不是什么好事。

梁武帝见了菩提达摩,开口就问:朕到处造寺庙,布施,自已舍身同泰寺,请大和尚看看,朕的功德有多少啊?菩提达摩说:你没有功德。这就怪了。梁武帝这么保护佛教,这么赞助佛教,是当时最大的赞助商,为什么没有功德呢?因为在菩提达摩看来,梁武帝这不叫信佛,只能叫求福。他跟佛的关系,就像做买卖。我给你多少钱,你赐我多少福。--显然,佛在心中,在自己。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惠能。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过西方文化两次大冲击。第一次就是佛教传入中国,第二次则是“西学东渐”。

任何外来文化,外来理念,如果不考虑中国国情,不和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就不能在中国立足。

儒家是不讲什么灵魂归宿、彼岸世界那一套的。同样,大多数中国人,从士大夫到老百姓,真正喜欢的,还是世俗的生活,比如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四世同堂、含饴弄孙,谓之“天伦之乐”。他们追求的,也大多是世俗的价值,比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清高一点,也不过功能身退或独善其身,价值仍然在人世。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坏人也有佛性,也能成佛,否则,普度众生,会有问题。当然,禅宗不主张和鼓励做坏事。他只是说,做了坏事也不要紧,能够觉悟就好。觉悟了,佛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你受苦受难,没关系,罪孽深重,也没关系。只要觉悟,就能解脱,这就叫“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也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就是想不开,悟就是想的开。

在禅宗看来,成佛,正是为了每个人自己。所谓“普度众生”,无非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脱离苦海嘛!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只属于他自己。因此,成佛,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由此可见,禅宗所谓的“开悟”,其实是“找回自己”。佛,就是自我。佛,就在你心中,你自己要去找。显然,成佛的关键在觉悟,觉悟的关键在自我。

悟与不悟,成不成佛,同样只有我和佛知道,也只需要我和佛知道。禅宗,岂非自我的佛法?

要“找回自我”,又必须“破除自我”。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执著、最难破除的,就是“我”。因此,破我执,才能知真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