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主流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卜商,谁更好些?”孔子说:“子张过分了,卜商还不够。”子贡说:“那么是子张更好些吗?”孔子说:“过头了和不够是同样的。”拙的译文:略。拙的体会:本篇由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个人比较谁好一些,从而引出了孔子最为影响深远之一的一个主张“过犹不及”。这其实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说法。不管是什么事情,不管是什么事物,过头了,与没做到,性质是一样的。时常我们说的一个词叫物极必反,说的是事情事物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变得不好了。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从深圳出发去广州,那么你到了东莞,那是不及,如果你到了肇庆,那是走过头了。这两种情况,结果都是没有到达广州。我们生活中非常多的样的例子。就拿现在大家对于爱国这个话题来说下吧。对于美国,我们是非常怨恨其对我们的各种做法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有些人爱国,其表现是恨不得美国最好是越糟糕越好,最好是发生暴乱,最后解体亡国。这种爱国呢,拙认为是爱过头了,就是过了,这与那些不爱国的人,作用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应该客观地,综合地去看问题,也就是中庸之道了。当然中庸之道太过于博大,这里也不尽然说得太清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