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中庸中正平和,至诚至性,万事有度,不

  中,不偏不倚;庸,平常普通。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国学的经典。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不走极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庸主张万事有度,在度中求得平衡,不激进,不保守,不偏左,不偏右,不欺凌,不攀附,不苛求,不怨恨,至诚至性,道法自然,含蓄包容,理性客观,进退有据,防止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中庸讲究合理、合情、合心、合法、合式,顺应时代要求,强调独立自主、重视人心向背。立足大局,顺势而上,谋定后动,准备周全。注意策略,讲究方法,以人为本,管控风险。不唯心唯上,不感情用事,不搞阴谋诡计,拒绝歪门邪道。

  中庸体现在决策中,全面系统掌握情况,科学理性分析情况,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照顾多数人的利益、想法,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合适的决策,努力使主观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在执行中,要求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各种关系,防控各种风险,尽可能把事情办成办好。

  中庸反对绝对片面、激进冒险、冲动偏执、剑走偏锋、不尊重科学、不按客观条件和规律办事;也反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辩是非、一团和气、随波逐流、掩盖矛盾、阻碍事物发展。

  中庸既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还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甚至有风险控制的管理理论,以及和谐发展的现代理念,承载儒家、道家的学术精华,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撕掉因历史原因帖上的“好人主义”、“庸俗主义”、“保守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深入研究中庸的精髓本义,也许你有更多新的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