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结尾
所有的人都在向着胜利的方向,向着成功的方向,像个充满果实的方向前进。而我却在不断的回望,不断的寻找,人类遗失的一切。
人生是要有一个结果的,或者归宿。就像我们能了然一切,坦然入睡一样。找到一切的根源,找到命运的脉络。让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全部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
今天来谈谈“性”和“引”。或许是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切根谛”。
一、
最简单的“性”---男性和女性。对于“性”的认知,使我们有了第一层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万物是不同的。
世界的不同是由“性”引发的。每个人脾气性格的不同,各种物质特性的不同,各种颜色差别的不同,各种质地坚硬的不同,各种天气变化的不同,各种天赋异禀的不同……。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性”(属性)的不同。
这是科学的认知,应该不会有不同的意见。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对于“性”的认识,还是浅薄的,或者说是无知的。
1、为什么会有“性”?
因为有“性”所以有了万事万物,无论是植物、动物、矿物,还是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每种物质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不同的。
这就使得我不得不回源追溯:1、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性不同的物质出现?2、有没有无性的物质存在?3、有性与无性,分别代表着自然发展的哪种时期?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是一个特“性”分明的时代,并且性的演化是“性极”。就比如说人人都爱美(一种属性)而且对于美的表现越来越趋向更美(极至)。
美是这样,财富也是这样,无论是吃的,住的,穿的,行的,都是这样。都有向极致方向演化的趋势。美食、饮料、音乐、电影,文化、思想、科研技术等等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安排了不同的属性存在。但是人类把这种不同的属性存在进行了区分,选择。人类淘汰其不需要的属性,而选择、追逐其需要的属性,并把这种属性进行研究技术从而推向极致。
这使我想起了《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即极“性”。
我们对“性”进行了区分: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有用的无用的,善的恶的,穷的富的……。
人类是选择“单性”于这个世界上发展的。当然,这里的“单性”指的是人类认为好的,美的,善的,有用的,等等等等。人类竭尽全力消灭或者淘汰与之相反的“单性”。女人会觉得越漂亮越好,男人觉得越有钱越好,人人都希望房子越豪华越好,自己越高越好,食物越好吃越好,饮料越好喝越好……。
回到前面的追溯。
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有特性,还是说是人类创造了特性?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毋庸置疑的。
你的回答一定是:特性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有的。这个回答没有错(对错也是二种性),但是并不全面。正如我曾经以为的那样:这个世界,并没有对错。“对错”是人类依据自己的标准创立的。自然不分对错,所以《道德经》说天地不仁。
自然不是没有性,但是自然是以总体不显性运行的。春夏秋冬各有其性,但是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年。那么这一年是没有特性的(相对)。
按照“树的网络形态”:越在枝、叶、梢“性”越明显。花呀,果实啊,都是具有明显“性别”的存在(颜色,味道,形状……)根就很难找到这些特性。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性至极意味着发展的末端、末梢。拿人来说:往往年纪越大的人越固执(性极)。拿花来说:往往开得越艳丽越极致。再比如越硬的物质往往也越脆。
老人们还经常会出现一种状态:吃东西越来越没有味道。而这就意味着人的健康和寿命接近终点了。
我不会对某种东西保持:持之以恒的喜欢或者讨厌。以此来防止自己的思想和身体过早的进入极性之界。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选择是和自然界的演化背道而驰的。自然选择的是“无性”也即平衡。人类选择的是“用性并极性”。
……
◇自然用道,人类用性。自然有好,也有坏。用好也用坏,用长也有短。故不分好坏,不显性。人类,用好不用坏,用长不用短,要美不要丑。人类在造性,显性。而任何一种“极性”对于本来的生态体系来说都是癌症。
……
当然,整个宇宙都不存在绝对平衡的运动。而平衡运动的机理就在于:需要消耗的能量是最小的。因此平衡,并不意味着不消耗能量。只是能量消耗的最小。所以平衡所能维持的运动状态就意味着最长。人体的平衡就意味着寿命的最长,社会的平衡就意味着社会体系的最长。自然的平衡就意味着自然的天长地久。
2、“性”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状态的破坏。
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写上字或者画上画。字或画所表达的属性就有了。但是这张白纸被破坏了。
我们看到土地上被栽种了很多植物、粮食。土地是没有植物的属性的。而植物通过获取土地的能量演化了自己的属性。而自然呢,就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弥补这种破坏或者失衡。所以就有了花开花谢,生长和凋零,落叶归土。
土种了粮食三年就要“养地”。
或许,我们要尝试着理解这样一种原理:任何一种属性的存在都来自于另外一种属性的被破坏。所以画会破坏白纸的属性,果实会破坏根的属性,根会破坏土地的属性。当然,如果一切处于一种生态的循环。那么这种生态所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无性”的。
所以这里会有两个推论:1、如果把历史拉长。所有人类社会展现的属性最终会归于0。2、如果你天赋异禀,意味着你有残疾。
别羡慕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别羡慕人家的优点。因为他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缺陷。
如果我们重新定义平凡:事实上平凡就意味着平衡。你并没有特别的长处,往往意味着,你才是真正完美的。
当然,你可以不赞同。但这是自然的秘密。你的不赞同,只是秉持着社会世俗的价值观才做出的判断。你的价值属性,在自然面前也意味着是一种缺陷。
我的认知,从来都没想帮助我,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获得更多的价值。但是我的认知指引着我,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远,更坦然。
二、“引”
我在前文中用到了两个字“指引”。是的,我想说一说“引”。这很重要,非常关键。
“性”是被引出来的。天引地故生万物,各展其性;阳与阴合,即生万物,因与异同,其性各异。
而“人性”是人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彼此的纠缠所引发的“性”。
中医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问。它其实讲的是平衡之道:消性、补性、平衡。但是中医本身也是在不断的退化的。当然,这与整个人类身体的退化依然是分不开的。中医发展从意疗跌至针灸,又从针灸跌至药石。
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当然,抽象的来讲在“道”。但是道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无。也即“无性”,不显性之“道”按照相生相克的脉络就演化出了五行八卦。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性”。所谓的这个卦那个卦往往代表着某一种“性”。
古人用药,一定要有“药引”;人们晚上行路一定要有“灯引”。所谓“引”是把“性”引入需要的位置。就像开渠、修路。
不过,高明的人能“意引”。在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思想的指引。比如你的思想,被某些人、某些文章,某些信仰给“牵引”了。真正高明的道医,可以“意引”用药,稍次一点的医生,用“气引、针引”,再次的医生就只能用“药引”。无能的医生也就不引了。不引,药性到达不了你需要的地方,那么它的治疗效果就会差很多。相反,不需要的地方也会因为药性,而产生副作用。
就像开渠。如果你把渠开到本来水就多的地方,那么就会引起泛滥成灾。而你把渠引到干涸之地,才能治干早而生万物。
所谓“治”本质上是以“一性中和一性”(治的古义为理顺,今义为治害)。中和这个词,用古语来形容:合一,中庸,和同、融容……这些词汇是不显性的。用现代语言来描绘:消灭、杀死、干掉、驱除……。这些词语带有非常明显属性的特征。
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核心的理念。
三、世界并非是物质的,而是性质的
换个角度,看待一切:世界并非是物质的,而是性质的。
所有存在的一切,并非我们所定义的物质。我们只是把各种属性概念性、定义化、具体化,最后变成了物质化。
物质,只是某种性质的落实形式。
如果你思考“性”是非平衡状态存在,那么物质就并非不灭的,物质存在是不合理状态,物质状态一定向其反面性质转变。两种不同性质的转化边界即“生与灭”。
从这个角度而言,你就能理解“死亡”。
下面的文章,从这一刻起,忘了物质吧。以“性”换物。惟于此,物质与精神便开始统一了。让你的思想,开始,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
……
水有三性:冰、水、气。
自然有四性:春夏秋冬。相生相克,因生故命。
而人又有几性?
生命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下回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