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易后难,小中见大,本末一体,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pifujiankang/38229.html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人生之道,内涵着本末、大小和始终的一体关系。这三个关系价值内涵,既是人生之道的内在应有之义,又是人生道术的智慧所在。先易后难、小中见大、崇本举末和善始善终,便是其中的最好思维写照。这些问题,在《论语·子张》中已有简要的探讨,原文是: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在上面的叙述和问答中,孔子弟子子游针对子夏弟子专从事于“洒扫、应对、进退”等具体的小事,而抱以讥笑之态,认为其作为小学之末,于威仪容节之间中礼则可,然推其本,则无有如《大学》一样的诚意、正心之道。我们要着重探讨的解问题主要有:人生的奋进努力,为什么说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小中见大?在人生奋进努力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有始有卒”,内涵着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内涵?成为圣人,为什么说当“有始有卒”方可?洒扫、应对、进退,体现着大的价值,循序渐进。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虽是具体的人生修为,但却体现着道德博大的价值意蕴,内涵着人生的大节操、大志趣。“尽精微”(《中庸》),方能致广大。人生道德修为,是小中见大,大在小中。道德之大,在于无所不包。无不涵容,则无固执、无定体。“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道德准则的三千三百,既是涵容之大,又是细微之小。细微中蕴藏博大,博大必是涵容细微之大。“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孟子·尽心下》)盛德之大,便体现在“动容周旋中礼”的“尽精微”之中。人生修为的精义入神境界,即在洒扫应对的细节之内,犹如巧即在规矩之中。正如熟习于规矩则巧生一样,于下学之中则上达者即在,上达者即在下学之中。离开人伦日用之小事、具体事,而专求修大德、干大事,无疑像离规矩以求巧一样,必然有求速讨巧、好高骛远之患。人生大、小学问只是一贯、一体,强分小仪、小节为小学,大德、大节为大学,非可。大德,必寓于小节之中。洒扫、应对、进退之小节,若是从诚心中流出便体现着道德,便是慎独工夫的具体落脚处。人生学业有先后,而道德无先后。传道授业有序,当先传其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循序渐进。非是只传其小者、近者,而不再教以大者、远者,浅尝辄止。人生修为上的致广大,非是一味的求大、求高,而是在尽精微中致其广大。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敬小慎微,藉由日积月累,而达成宏伟之目标,成就伟大人格境界。洒扫、应对、进退,体现着大的根本,崇本举末。对于人生修为来说,若是讥笑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为“末”,认为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而舍近以求远,舍末以求本,必不得其门径。道德为本,广大则范围无外,而其本即在细枝末节之中,本末一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人生道德的事为、作为,常态是做好每一件伦理之小事、杂事,父父子子,洒扫应对,待人接物,无不是在细枝末节上践行道德价值的根本内涵。人生的道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有根本,便有细枝末节。没有离开末节的根本,也没有离开根本的末节。本末一体,二者相互界定。洒扫、应对、进退等末节的细微之事,实则寄托着道德的根本大事。小事不谨,怠忽之极,必然背离道德之本。执著于细枝末节固然不可,但怠忽细枝末节也不可。人生修为的工夫,有一个从表到里、自浅至深和由粗到精的过程,非是一蹴而就的学问。若不量其深浅,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远者强以教授之,便非是因材施教,也会失去究末求本的正确路径。从本末一体、道显而微的价值意旨上看,人生的奋进努力,切忌好高骛远、急躁冒进和不自量力,而要实实在在,稳扎稳打,求真务实,做好洒扫应对的每一个末节,尽精微而致广大。有始有卒者,体现着圣人之求索精神。人生学问之修为,当有始有终,而慎终如始。“有始”者贵在明理务实,重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然后从小事做起,从微处下手,循序渐进,自强不息。“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四书集注》)人生成长的进修之始,当从礼节的细小准则明晓开始,然后达致穷理致知之至。一旦豁然贯通,则可以精义入神,而无微不至。人生事业之成就,“有卒”者贵在弘毅,重在诚敬笃行,矢志不渝,忠贞不二,持之以恒,而善始善终。成就圣人的“有始有卒”,便在于此。传授洒扫、应对、进退之小节知识,虽非是直接教授诚意、正心的大事,但始终、本末一以贯之。末固非为本,然本不离于末,不可厌末以求本。大德藉由小德而知,大节藉由小节而致。小德川流,而大德敦化。末节、小节,体现着大学问,反映着修为的功夫。只看其所以何,便知其修为的程度和成果。诚心诚意做好小事,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始终如一,便是人生修养的真功夫。教授学业,需要循序渐进;人生奋进努力,也要脚踏实地。先从小事、易事和末节做起,先小后大,先易后难,日积月累,崇本举末,久久为功,自然有所成就,善始善终。“有始有卒”,既内涵着恒一、恒毅的恒心,又体现自强不息、至诚不已的精神,还反映着慎终如始、慎独不贰的意志。“有始有卒者”之所以可成为圣人,就在于能够“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万章下》)智譬如巧,圣譬如力。巧与力的统一,惟精惟一,方能成就圣人之事业。能够“有始有卒”,做到善始善终,也就达致了人生和事业“集大成”的成功。《论语》一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在塑造中国人文价值和人道精神上具有深刻而隽永的影响。现今,我们很多道德伦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蕴,都与之有着基因传承的关系。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意义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为何,做一名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