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如何理解丧礼的不懂这些,就是不

滕定公去世,世子对然友说:“我想请您到孟子那里问问,然后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问孟子。孟子说:「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什么是「不亦善乎」呢?为什么亲人去世,所遵循的就是「不亦善乎」?

这个‘善’不是善恶对立的善,而是《中庸》里讲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所以这里的「不亦善乎」,其实就是“择善固执”,也就是选择‘善’。

那什么是‘善’?

《中庸》里说:“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所以‘善’跟‘诚’是一起的,所以才会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关于‘诚’,我们在《大学》和《中庸》里讲过很多次了,其实就是“诚其意”,也就是诚于本心自性所发出的正念。

这样就是“率性而为”,就是老子讲的“无为”自然之道,也就是依照本心自性而行。

我们的本心自性遇事时,必定会随感而应,发出符合天理的正念,所以才说“心即理”。

然后依照本心自性所发的念头而行,就是“诚其意”,也就是“择善”。

反之,如果没有依照本心自性所发的正念而行,就是“不诚”,也就是选择了‘恶’。

所以这里的「不亦善乎」,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遇到亲人去世这一事时,就要按照自己心中所发的念头去行动。

接着孟子说:「亲丧,固所自尽也」,正是对应前面的「不亦善乎」,所说的意思还是要自己尽其心。

这里的「尽」就是孟子后面讲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也就是“尽心知性”。

所以自尽其心,就是「亲丧,固所自尽也」,也就是亲人去世,就要依照本心自性而行,这样就是“尽心”。

所以孟子所说的这一段,都是在告诉世子,只要依照自己的本心自性而行就好了

再来看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