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这句话提出了做人做事的准则,强调要保持正气,不要大意麻痹;要深思熟虑,不要琐碎不重要;要开阔兴趣,不要过于偏颇;要严谨治字,不要过于激动。这些准则适用于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是人们值得学习的精神财富。
82、不著色相,不留声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色相,声音所迷惑,从而受到物欲的诱惑,迷失了自我。而竹林、寒潭中的风声和雁声,通过朱熹的诠释,告诫人们不要被这些表象所迷惑,要以一种清净净澈的心态去认知这些存在,从而领悟到世间的真理。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真正地理解世界,不被表象左右。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君子品德和人格的高度赞扬和规范。君子应该保持中庸之道,即在处事中做到恰到好处,并具有包容之心,有爱心且明辨是非,不伤害他人,不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真正的美德。这句话以“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来形容真正的懿德,说明只有真正具备这样的人格品质才算是道德真正的境界。
84、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这名句表达了一种思想,即穷困时期尤其需要勤劳自强,不要丧失风雅气度。虽然贫穷的环境有时可能不如富贵的环境舒适宜人,但只要发扬勤劳自强的品质,即使身处贫困,也能展示出风雅的气度。士人也应该如此,不因穷困之境而放松毅力,而要格物致知,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85、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这是一名句意思是在无事之时,要做好准备,以避免后患;在忙碌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错失机会。同时,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与他人钩心斗角。只要我们做好准备,保持警惕,遵守正直的原则,就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好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积累经验,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