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p3vhx6n.html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名言。它的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这样对待,那么自己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这是一条道德原则,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愿,不要强加自己的喜好和意见给别人。

具体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颜渊篇》和《卫灵公篇》。下面我将分别引用原文和解释。

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里,仲弓是冉雍的字,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在外要像见到贵客一样礼貌谦恭,对待百姓要像祭祀神灵一样庄重恭敬。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样做的话,在国家里就没有人怨恨你,在家里也没有人怨恨你。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是一定会按照您说的去做。

这段话说明了仁的内涵和外表现,也体现了孔子的“恕”的思想。“恕”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具体表达方式。

2,《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子贡是赐的字,他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生的行为准则,孔子回答说:就是“恕”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段话说明了“恕”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的思想。“中庸”就是避免走向极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中庸”的具体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