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判断一个事情是否有必要的标准,是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快乐。”
其实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相处之间便是这个道理。若两人相处,避讳不谈,搪塞不清,那么这样的相处关系,就容易尴尬,且不能很好地做自己。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你懂我进退,我懂你意图。两两相对,唯余坦诚。
而不是你今日你伤我一毫,明日我便损你一厘。
有的人就是如此,你不经意间,可能就触碰到了他的利益,所以敌对,所以虎视眈眈。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与人交往真诚热烈就好,别人对自己也必定是附和,不会动怒。
结果年纪稍长,才会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微妙而又无法预知走向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有的时候,或许不止是单纯的情感联系。在这个利益充斥着生活的日子里,有的时候人的话语权,来源于地位,也来源于自己的心性。
有句话说得好:“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你的话语分量,全来自于对方想从你身上获得的重量。
人这一生,和人相处,要记住这么一句话:“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意思是说与人交往,起初都是热烈而真诚,到了年长之后,一切都看淡,一切都当作笑话,付之于人。
就像《小重山》里写道的那般“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断弦有谁听?”
别高估别人对你的态度,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优秀,不要让别人改变自己。
在不伤及尊严,不触动利益,不干扰家事的情况下,人与人的相处才能至真至诚。
01、不高估自身地位,位卑好言相劝无人听
《人间失格》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他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袭来。”
很多人都信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信条,觉得只要人和人的交往中,不要付出太多的精力,甚至是不要高估自己的地位,往往能够做到礼貌来往,交流平等。
其实,确实是如此。你会发现当你囊中羞涩,又或是袋无振金作响,你的话语就很难受重视。
人和人之间的来往,参杂着利益的关系,倘若把对方摆得过高,把自己放的太过于失了分寸,期待值越高,失望值和寒心也就越重。
就像电视剧《梦华录》中,有这么一个剧情,讲的就是皇城司副司使顾千帆不慎卷入朝堂斗争。
而自己不得不四处躲蹿,以为自己洗脱嫌疑。而当他举目无亲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兄弟万奇,于是决心投奔。
可是却没想到,万奇早已想要活捉顾千帆来邀功,所以设下迷酒,请君入瓮。
这件事情,也让顾千帆明白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不触动利益面前,真诚而又美好。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作“焦点效应”,讲的就是不要高估自己。
无论是社交圈还是人来人往,都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方能明哲保身。
02、不低估自身价值,遇事不讨好才显尊重
或许当一个人,开始为了自身的前途和利益,不得不攀附他人的时候,才会明白陶渊明所说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胸襟。
人这一生,总有没有带伞的时候,所以行走在屋檐下,怎么能处处都高昂着头?
最好的做法,就是适时让步,做些妥协。但有的时候的妥协,并非是低估自己,降低身位,去讨好别人。
就像电视剧《欢迎光临》中,佟娜娜在航班公司中,一直身材样貌不算出众,所以一直想的都是和别人搞好关系。
在遇见邓有恩之后,她开始明白了,和人相处,并非意味着自己就要放低身段。
所以当别人嘲讽自己的时候,她能发挥自己英语特长的优势,去竞争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
生活就是如此,你让,他便进,你进,他便急。不要让自己的好态度,成为别人得寸进尺的理由。
03、不改变自身处事,交往之中不触碰底线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意思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一丝不苟,只要不违反自身的内在修养,也不触及别人的底线,其实就是一种君子之道。
就像同样是电视剧《欢迎光临》中,张有光、陈精典和王睿三人为什么能一直处成兄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有人能“让”,有人懂“礼”,有人感恩。
或许人和人的相处,就是如此,既能知进退,又能懂得失。
无论和谁相处,只要是开心的,便是值得。
作者:青衫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