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万物不偏不倚,很似无情,这就是‘中’。而又让万物相依相存,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而生生不息,这就是‘和’,也就是庸的意思。“中庸”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它的智慧一直受到历代圣贤的推崇。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推崇中庸之道呢。因为为了维持大臣们的势力均衡和自己的权利,不偏向任何一方势力,也不过分打压一方势力,让权力的天平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令自己的统治达到长久。
近百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染,中庸思想渐渐被理解为模棱两可的和稀泥、随意妥协的老好人,凡事不冒头不冒尖、无原则、左右逢源、滑头狡诈的处世之道等等。
为什么不提倡讲究中庸之道
1,中庸的人不作为
鲁迅说:“中国人是最讲中庸的,你要说凿一扇窗户,他们是万万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说把房子拆了,他们就会急忙来调和折中,同意凿窗户了”。鲁迅认为中庸思想调和折中,不讲原则。是中国人的劣根思想。
鲁迅在官场更是讲究中庸、枪打出头鸟,鲁迅总是一语道破:“一大群官员,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履薄冰、混在官场上的人似更如此,戴着‘礼仪和人情’的高帽走着走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依旧做官,明知有些‘不妥’,可谁也不肯从他这儿做个‘戎首’,自然也不想做‘最后’,就都‘中庸’着,一代一代地迈进新时代”
踢皮球式的不作为基于官场的中庸和不作为,鲁迅认为,儒家至后代已经变成专制政治的帮凶与求富贵的敲门砖,仁义道德变成了吃人的理智。
2,中庸的人没创造力
如果什么事都力求中庸,这个社会是没有生气和创造力的。那么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知足常乐的中庸之道让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看最近美国限制华为事件,就是因为好多零件国人造出不来。被人抓了短处。
新时代需要创造力,而中庸思想会限制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从古至今都存在或明或暗的竞争关系。你韬光养晦的时候,别人在奋发图强。当你发现差距并打算追赶的时候,恐怕为时已晚。
要奋斗不止,而不是总强调知足常乐人中庸了以后,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废了,既没有自己的个性,又没有特长的一面,整天在人际关系中游历,人人都变得几乎一样,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独处时的创造力。在中国,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代,这也就导致了中国人在玩理论科学时缺乏创新的一面。下面这张榜单中国仅两家公司上榜,分别是排名23名的阿里巴巴,和第48名的华为。
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看德国工业已经达到的4.0的时候,中国才是个2.0,原因就是德国人很直白,就认一个死理:精确和缜密,他们说话做事很严谨,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
不像中国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遇到有不同意见的情况这个也不敢辩论,那个也不敢说个不好。
3,中庸的人没原则,不敢较真
碰瓷男就要20元,较真车主就是不给相信很多碰到这种情况的人,大多数都愿意花20块钱,息事宁人。认为毕竟钱也不多,也就20元。没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缠不休。因为中庸的人向来讲究得饶人处且饶人,也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处世就得难得糊涂。他们认为自己旷达、洒脱。其实这样做的人往往就是因为不敢较真,助长了恶人的气焰。也把自己变得毫无原则和信仰。
较真的人不是心胸狭窄,而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处事态度。看看战后德国满目疮痍,但是谁也未曾料到如此一个国家竟在短时间崛起,靠的是什么?是较真!是严谨!走入这个国家,秩序井然。垃圾的分放、队伍的排列等等,
德国人的家庭厨房当然不提倡中庸之道,并不意味着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在一个世界,倡导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该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心胸要坦荡、能容纳百川,大事必须要讲原则,小事定要讲风格、讲包容。这和中庸之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我认为现代社会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