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阎崇年老师讲大学感悟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丁士彬:山东单县人。

听阎崇年老师讲《大学》感悟

文/丁士彬

《大学》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文章,却有着让人感悟一生的思想。听着百家讲坛中阎崇年老师口中的大学,让我受益终身。

阎老师首先从儒家经典讲起,介绍了有着千年流传的四书、五经、十三经。大家都知道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却并不知道它的历史,对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了解还不够深刻。借着阎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五经中的诗就是指诗经,它是我们古代诗歌的总集;书是指书经,也就是尚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共28篇,是古代文献档案史料的一个汇编;礼就是礼经,讲礼仪、礼记、管制等;易就是易径,是古代朴素的哲学著作;春秋就是春秋时代鲁国的编年体的史书。

但是这五部书开始并不是经,后来,特别是到了汉朝,汉武帝把五经置于官学,并设了五经博士专门进行研究。再后来五经里面的礼一分为三,既《周礼》、《礼记》、《仪礼》,这样五经就变成七经。后来《春秋》也一分为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转》、《春秋毂梁传》,这样七经加二变成了九经。后来《论语》和《孟子》也列为经书。《论语》和《孟子》本来和其它的子书《孙子》、《老子》、《庄子》是等同的,把它列为经书之后,就变成了儒家经典了。这样五经变成了十一经。

到了唐朝,又把《孝经》单提出来变成一部经书,又把解释语义的《尔雅》也列为经书,这样又变成了十三经。十三经就是十三本书,十三本儒家经典的书,共个字。后来十三经由历朝历代的专家学者研究、考据、注音、诠释,汇总起来就变成了《十三经注疏》。四书就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论语》和《孟子》本来已经列为经书了,到了唐朝就开始提倡《大学》和《中庸》,特别是到了宋代,程颢和程颐二程又把它们单列出来。到了南宋,大儒家朱熹把它章句集注叫做《四书章句集注》。这样就把“四书”单列出来作为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内容非常广泛,阎老师主要对其中的《大学》做了很详细地诠释。

阎老师借用大儒家朱熹的“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对大学做了一定的解释。阎老师说大学是大学中的学问,《大学》是四书之首。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其中传是解释经的,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就个字,传一共十章,也不过个字,这样经和传共个字,这是大儒家朱熹统计的。想一想我们现在写一篇文章,要多少字,而《大学》只单单千余字,却记载着让人研究千余年也不能研究全透的深刻含义。按照朱熹的话,《大学》叫做三纲领八条目。三纲目就是明德、新民、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德、新民、至善,也是阎老师对《大学》三个意思的解释:明德是使本来就有的那个德更加彰明、扬明、弘扬;新民就是弃旧图新,与时俱进,教化人民,日新其德;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的境界,实现最高境界。朱熹对至善又做了一定的解释: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样大学最后落实到四个字上,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至善最高的境界。

在阎老师解释中,止于至善要达到四合。天合是四合的第一合,阎老师侧重说的是天时,其中借用文人的诗句对天合做了一定的解释。司马迁曾经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写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阎老师把天时分为大天时与小天时。阎老师借用魏源在《圣武记》中的“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来说明人做事情要利用天时,小天时做小事情,大天时做大事情。做到天合应该有两点,一是察知天时,二则是顺应天时。

阎老师用“知时务者为俊杰”,形象生动解释时务就是要察知天时。大天时是指什么呢?大天时是历史的大时期,比如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清民之际(民是指民国)。小天时阎老师则用了自己在十年文革的生活经历,解释了小天时,他介绍他自己在十年文革的时候利用这个小天时看书、写书,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就。他在文革时写的书最后获得成功;又在“大串连”时期研究了大运河的历史,为自己后来研究明清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小天时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要看一个人如何应用,利用好了也将会有大的收获。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天合,也是四合之中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四合中的第二合就是地合,做到地合也有两条,分别是察知地利和利用地利。地利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甚至是一支军队都是至关重要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家不陌生,阎老师是研究历史的,他对努尔哈赤的了解更透彻。阎老师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其占有有利的地利同地合,其中包括地理位置、山川地形、物产资源等,就其地理位置离京城不远不近,为其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成大事有大地利,成小事要有小地利。人要在一件事情上获得成功,必须要察知地利和利用地利。我们生活中也有地利和地合,我们如何找到并予以己用,这就要我们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切益于自己的环境,利用这个环境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合是阎老师接下来的对四合解释的第三个合,他感悟的说“人合做多大,事业做多大”。历史上的皇帝是为什么能做到人合的呢?阎老师考察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正月初一那一天的行迹,介绍了古代优秀帝皇在家族合、家庭合、君臣合、促进民族合这些合上促进人合。阎老师以自身的例子进一步解释人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低调做人,处处要谦虚谨慎,与领导以及同事要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同样一件事情,人合和人不合则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天合、地合、人合之后,人生重要的四合中,就剩下己合了。己合对我们现在人影响更为重要。那什么才是己合呢?阎老师说了三个平衡:心理平衡、生理平衡、伦理配合。人为什么不能过得愉快呢?就是因为心理往往不平衡,所以有苦恼有烦闷。阎老师就此说出自己的思想:人在逆境,在坎坷,在困难的时候,特别需要立志,特别需要“己合”。古人有先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人,发愤而为之作也。所以困境坎坷,可是让一个人意志消沉,也能激励人做出一番事业来。已合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就是遇到对手遇到敌人怎么办?其实对手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你就不会前进,所以要感谢你的对手。

阎老师接下来有给大家讲个古印度的故事,说有个王子打仗打胜了,凯旋而归。在他凯旋的盛宴上,举杯祝感谢词,他感谢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父亲却说还应该感谢另一个人就是他的敌人,如果没有他的敌人他也不会取胜。所以阎老师总结道: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要学会感谢对手,感谢敌人,这样心里就平衡了。困境困难也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也要感激它。这样就不会遇到敌人遇到对手时,烦躁不安,就能笑待这些困难和坎坷。但是却又有一般人往往不注重生理平衡,特别是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事业奋进的时候,想事业,想工作,而忽视了生理的不平衡。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弊,形性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里为我们解释了很清楚。阎老师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话给我们做了注释,形神要用,但不要过用。形,身体要劳,但不要过劳,要劳逸有度,饮食有节。那什么是伦理平衡呢?又有什么用呢?阎老师解释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的中心点修身,也就是注重道德修养,也就是伦理修养。这样就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最后阎老师对儒家经典做了评判: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抛弃,而要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这样就能不断地实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从而达到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

虽然我对古代的诗经并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今天阎老师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浩瀚,文化的精髓之广泛,耐人寻味,使人受益匪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