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张载传》
(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召见问政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节选自《宋史·张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B.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C.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D.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
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
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
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
D.张载传道授业,化育后人。他在京师讲授《易》经,听者众多:离开官场后继续讲学,教导学生学习时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译文:
(2)《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译文:
14.张载受到二程的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说明。
10.D11.A12.C
13.(1)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2)《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
14.①知道自己对《易》的理解不够深刻。②专注儒学,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曾经在京师讲解《易》,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第二天他告诉别人说:“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还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啊!”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张载考取进士,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和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趁机询问民间的疾苦。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进言张载具备古人之学,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三代(夏、商、周)的话,终究是苟且之道。”神宗很高兴,让他担任崇文院校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用新政来问他,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以善道报答您;如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则应该有不接受听从命令的人了。”回到朝廷,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屋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来照着写作。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黜除怪诞妖妄,辨清鬼神妖怪。他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写成书籍,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发现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稍可复行古制。”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张载博学古识,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大夫们的一代宗师,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横渠先生”。写有《西铭》一书。程颐曾经说:“《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