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三单元测评含解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m.39.net/pf/a_5334051.html

单元测评二(第二、三单元)

(时间:分钟 满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化的含义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是人类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问题,是人类面对生存需求所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套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人类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有共性的一面,但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又因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历程发展出各自的个性。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近百年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坚持对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理想的自信,是坚持文化自信这篇大文章中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理想是什么呢?就是基于中庸之道的含蓄、内敛、不走极端。例如,在中国绘画传统中,死亡、战乱、杀人等都是不入画的。人类社会或大自然的极端的、非正常的表现,都不符合中国文化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以及“和为贵”的中庸之道。这与以执着的宗教信仰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西方艺术以激情之极度发挥、揭示之穷形尽相、表现之繁复淋漓为最高境界,比如主张愤怒出诗人,绘画题材也是无所顾忌,战争、死亡、流血、砍头等揭示人类“原罪”及其救赎的事物,全都可以入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如果形象地加以譬喻,那么中国文化就是“包子”文化,习惯于把事物和情感包在里头;而西方文化则是“比萨”文化,习惯于把事物和情感亮在外头。事实上,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制高点,只有站在制高点上,才能真正与西方文化分庭抗礼。

多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传统的审美理想受到强烈冲击。当然,这其中有历史的必然和变革的必要,无论是今日还是将来,我们始终有必要同西方文明进行对话,互相借鉴也不应停止。但是,我们不应樊篱尽拆,甚至举手投降。过去,各种西方现代派及后现代的文化,包括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绘画、雕塑乃至以丑为美的文学创作、艺术表演颇受追捧。这一现象不能说是正常的状态。究其原因,是由于近百年来我们对自身的文化丧失了信心,甚至盲目自我否定,对西方文化一味顶礼膜拜。

就所谓“抽象艺术”来说,中国才是鼻祖。世界上只有中国把文字发展成了一门高妙的艺术,书法作品就是高度抽象的线条。八大山人笔下的花鸟鱼虫,都经过抽象处理,形成了艺术上的高度真实,连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相反,对西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家和观众很难建立起共同的欣赏语境。其实,那些发展了不过多年的西方“抽象艺术”还很幼稚,很不成熟。现代艺术思潮曾经覆盖整个文艺领域,但在文学、戏剧、音乐、电影等领域,很多作品突破了艺术的底线,结果失去了观众和读者。因此,其中不少思潮早已退潮了。回过头来看,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当真落伍了、过时了吗?当然不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今天仍旧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独特魅力。我们必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大力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审美理想。只有如此,文化自信的恢复和重建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中国才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刘斯奋《大力弘扬审美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国家的文化彼此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其个性是由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B.中华传统审美理想根植于中庸之道,具有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是中华文化的制高点。

C.中国绘画传统排斥社会与自然中的非正常现象,西方绘画则以此为创作的重点题材。

D.追捧不乏糟粕的西方现代派及后现代文艺作品,正是我们丧失了自身文化自信的表现。

解析A项,原文是“又因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历程发展出各自的个性”,选项漏掉了“历程”。B项,原文“中国文化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以及‘和为贵’的中庸之道”,“以及”是表并列的关联词,表明“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与“‘和为贵’的中庸之道”为并列关系,加上第二段前两句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理想”是“基于中庸之道的含蓄、内敛、不走极端”,可知“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不是中华传统审美理想的特点。此外,文中明确所说“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的是中国文化,中华传统审美理想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所具备的特点中华传统审美理想也一定具备,所以“中华传统审美理想”具有“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的说法并不明确。C项,“以此为创作的重点题材”不当,原文是说西方绘画不回避表现这些内容。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即确定文化的内涵,并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这为谈论坚持文化自信和审美自信奠定了基础。

B.文章第二段运用例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分别论述了中西方审美理想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不同。

C.文章将中西方的抽象艺术进行比较分析,有力论证了中国才是抽象艺术的鼻祖,凸显了写作意图。

D.对于中华传统审美理想,文章先阐述内涵,再论述应如何对待,然后指出它对创作的重要性,逻辑上逐层递进。

解析文章第四段将中西方的抽象艺术进行比较分析,是为了表明中国的抽象艺术优于西方,并不是论证“中国才是抽象艺术的鼻祖”。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其与西方文化平分秋色,弘扬中华传统审美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举措。

B.孔子认为《关雎》一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评论体现了中华传统审美理想的特征。

C.西方的“抽象艺术”发展历程不过一百多年,作品很不成熟,很难获得艺术家和观众的欣赏。

D.要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魅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解析“很难获得艺术家和观众的欣赏”不当,应为西方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抽象作品,观众看不懂,难以与艺术家产生共鸣。

答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的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黑焰》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解析A项,“但已经蔚为大观”错。由材料一首段“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可知,选项夸大其词;B项,“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错,由材料一第四段“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从   )(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   )(3分)

A.未满十六岁的“我”带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偏远乡村来到长春时,心中既有面对陌生城市的迷茫,也有找到安身之所的庆幸。

B.“我”对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吉鸿昌》前后的相关细节仍记忆深刻,是因为作者从小的生活经历让他非常珍惜能包场看电影的机会。

C.文章两次提到一棵根系扎得很深的树,“我”就如同这棵树,在和长春数十年的相互陪伴中,逐渐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D.作者善于用场面描写来展现自我的生命体验,全景式描写与细节特写兼而有之,同时也注重在描写中穿插“我”丰富的内心感受。

解析B项,“是因为作者从小的生活经历让他非常珍惜能包场看电影的机会”错,由原文可知,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当时一票难求。

答案B

8.作者是如何通过“雪”来展开叙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由雪触发思绪:作者因长春弥漫的雪触发思绪,并由此展开了回忆。②雪景贯穿回忆:作者回忆与雪夜有关的事件,如看电影,与老师长谈等。③雪景收束全文:作者以又望到一场纷飞的大雪、“弥漫”的雪作结,首尾照应,升华主题。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长春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哪些“温暖”。(6分)

参考答案①期待、希望的温暖:“我”第一次踏入长春,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开启了大学生活,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②关怀、牵挂的温暖:和老师长谈,让“我”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老友的电话,让“我”感受到朋友真切的牵挂。③扎根城市、找到归属的温暖:几十年间,长春这座一度让“我”成为过客的异乡城市,最终许给“我”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居所。④点亮信仰、充满力量的温暖:“我”和同学观看电影《吉鸿昌》,被一种乐观、爱国的信仰感动,并唱起了另一部电影的主题曲。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文本一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文本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文本三 且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解析“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须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两项;“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项。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解析C项,“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解析C项,“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答案C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参考答案(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是不会满足的。(2)(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完全洗刷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参考译文文本一:孟轲,是邹国人。向子思的弟子求过学。事理已经通达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大梁,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张,认为他的主张迂曲遥远并且空阔不切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因而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七篇。在他之后有邹子等人。

文本二: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使我的国家得到利益的手段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利益,而不考虑仁义,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富有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完全洗刷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有纵横百里的土地也能够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闲暇时修养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棍也能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靠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文本三: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唉,这正是他成为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 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曾任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C.“胡尘”的意思是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借指叛军,此处是说裴判官落入敌军手中。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解析裴判官并非主动深入敌营,请缨出使,而是洛阳陷落后落入敌军手中。

答案B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由颈联可知,裴判官坚守节操,逃出敌营,回归唐朝,“上马雪沾衣”既渲染了艰险、恶劣的环境,也烘托了裴判官急于杀敌的心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裴判官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裴判官临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敌的忠义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写上层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                  。

(2)《孟子·公孙丑下》中写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                ,                。

(3)《荀子·天论》中,“                  ,                   ”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3)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荀子曾经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         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         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         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以为美,正如荀子所         的那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B.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C.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D.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解析第一处:美学和艺术美学,是总体及其具体分支的关系,用“运用”较为合适。第二处:该句转折,提出问题,只提到了“全”与“粹”矛盾的一面,没有提及统一的一面,所以应是“相互冲突”,而非“相反相成”。第三处:“浪漫主义”,指一种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与语段内容不匹配;“形式主义”,指一种脱离现实内容、只   )(3分)

A.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

D.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

解析该句用到两处“似乎”,表意模糊,用以提出问题,留待后文反驳,故不可选B项和C项两个不留余地的断言。先有“全”和“粹”两个关键点,与“又‘全’又‘粹’”的要求,其并行之后才产生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顺序上应是“又‘全’又‘粹’”在前,照应“全”“粹”,将条件更进一步,“矛盾”在后,抛出结果与问题。D项表达与衔接更恰当。

答案D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解析画线句中,“美”与“表现”不能用同一个动词恰当地搭配,需要拆开分述;“完成”某项工作,可与“表现”搭配;“形成”某种抽象结果,可与“美”搭配;“美”应是最后结论,放在“表现”之后。

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新发传染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西药研发出来之前,中医药为何能有临床证实有效的“药”和“方”?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人体内的环境,①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②                         ,在一些国家尚不能以药品的身份面世。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极大地推进了其他国家对中医药的了解。在世界范围内,③                         ,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解析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第①处依据前面“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人体内的环境”,横线上所填句子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病毒得到了抑制。第②处前面说“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而其后面则说“在一些国家尚不能以药品的身份面世”,结合这些文字,第②处表达的意思是中药没有被正确认识,即“中药易被误读”。第③处前面是说“世界范围内”,后面说“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里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中医药得到了认可,即“中医药得到更多认可”。

参考答案①抑制病毒在体内繁殖 ②中药易被误读

③中医药得到更多认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据介绍,以“5G智惠新服务,5G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5G展区以应用场景为特征,以人们的生活、工作轨迹为线索,设立5G生活、5G乐园、5G智行、5G新消费、5G新城市和5G新工业六大板块,融合智慧城市、家庭生活、健康医疗、金融消费、社交传播、教育娱乐、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5G应用服务场景。展区打造了实景互动展示空间,注重身临其境的5G真实体验和沉浸式参与感,使参观者在近平方米的“微缩5G世界”里全方位体验5G智联时代。

参考答案年“服贸会”于9月上旬在京举办,参观者在以“5G智惠新服务,5G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5G展区里体验智联时代。(注意时间、地点、名称、主题、特点等要素齐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写作提示本题是材料作文题。首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本作文题的材料共5句话。第1、2句谈体育带来的一般功效,体育锻炼可以使目变明,可以使耳变聪;第3句谈体育功效的特殊变化,强者滥用其强则可能走向至弱,弱者加强锻炼则可增益其所不能,变为强者;第4句谈强者、弱者面对自身处境应该持有的态度,强者不能沾沾自喜,弱者也不能沉溺于悲伤;第5句谈从弱到强的途径,“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接受使命的召唤,奋斗进取,谁能说弱者不会变为强者?所给材料逻辑清晰,指向明确,体现了思辨性。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刻,在北京将要举办冬奥会的宏大背景下,通过“体育”这个贴近学生实际的点切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强弱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究个人、团队、民族、国家等由弱变强的历史根由与必然原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所谓“强弱”,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

参考立意:

①从“体育之效”到强体强国;②强弱的辩证关系;③中国要复兴,我辈当自强;④强健其体魄,自强其精神。

例文

强健我体魄,自强吾精神

  ——由“体育之效”所想到的

从毛泽东早年的文章《体育之研究》关于“体育之效”的论断中,我们可以得知:弱的身体,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变强壮;强的身体,如果“沾沾自喜”,疏于锻炼,体质也会变弱。所以,体魄非天定,在具体条件下,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身体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上至社会、国家,下至个体、家庭,也都会有强者与弱者之分。如何让强者更强,让弱者变强,这就取决于面对强弱的态度与做法。身体可以通过锻炼变强,精神也可以通过砥砺而变强大。所以,戒骄戒躁,强者更强;奋斗自强,弱者变强。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其反面,没有永恒的完美,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弱者要意识到,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今天的强者,可能是昨天的弱者。今天的弱者,也可能变成明天的强者。

览历史风云,一时强弱在于力,而要强者恒强,贵在有博大的胸怀与使命担当。

君不见,当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其威风!君不见,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征服埃及、灭亡波斯帝国、建立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何其霸气!可最终秦帝国二世而亡,身死族灭,为天下笑;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徒留下巴比伦的一地断瓦残垣。强者之所以变弱,只因“滥用其强”,恃强凌弱。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所以才走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最前列,才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才发展成为当今的巍巍“巨轮”。博大的胸怀与使命担当,正如“得当的体育锻炼”一样,会让人斗志昂扬,在新征程中扬帆起航。

观社会百态,弱者树强毅之心,“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便可踏足强者之域。

弱者勤自锻炼,增益的不只是体魄,更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凌云壮志,更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浑气魄。仍难忘,记录了寒门学子的逆袭之路的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词;仍难忘,面容憔悴,一身病痛,领奖都要坐轮椅的张桂梅校长,因坚毅信念而成为走出大山的女孩们的女神;仍难忘,脱贫攻坚的路上,党员干部和贫者共同立大志,勇立潮头,递交的满意答卷……他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希望,不因身处弱势而自怨自艾,最终由弱变强。

放眼当下,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国家处在强者之列,却恃强凌弱,刚愎自用,单边主义不得人心;令人忧虑的是,有些以“佛系”自居的青年人,以消极避世为荣,隐匿在“无能”标签之下自怨自艾碌碌无为,本应存有的奋斗自强之心消失殆尽,这又何尝不是前进路上弱者该有的深刻警醒?

一百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奋斗的脚步更加铿锵。毛泽东的“体育之效”告诉我们,新时期的青年不但要强健其体魄,而且要砥砺其精神。新时期的我们应无畏生而强或弱,肩负使命,心怀家国,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吾辈当自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