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我们从小就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很多人对数学有着极大的误解,认为数学是无聊的,是枯燥的,是复杂的数字堆砌或是各式图形的循环登场。
其实不然,正如罗素所言,数学是蕴含真理的,是具有至高的美的。真正潜心去学习数学,去体会数学带来的美学体验,或许每一个人都会爱上数学,甚至由爱数学转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奋进。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翻一翻《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这本书,你就会和我一样有如此深切的体会。
这是一本智慧之书,它会教你像电脑处理器一样,快速而又深层地分析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让你更透彻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同时在接受不完美的情况下,做出力所能及的最优选择。
《心中有数》这本书就是用数学的方法在解释生活的种种,用最简单的数学公式和原理剖析复杂的人生选择,让你真正明白什么是权衡利弊,什么是最适合你的人生答案。
刘雪峰博士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来阐述数学观点,同时又从数学观点中提炼出人生哲学,致力于教会读者运用严谨的理工科思维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形成最科学的判断和最正确的选择。
《心中有数》光荣入选年度5月“中国好书”榜单,由此更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里提到了许多让读者惊艳的观点和处世之道,下面我们就来浅看数学是如何能够助力我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呢?
1、用概率的视角看待成功,就没有那么焦虑
“焦虑”是当代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词,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焦虑于成绩,职场人焦虑于升职加薪,父母焦虑于生活的柴米油盐……
焦虑似乎是当下许多人摆脱不了的情绪,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焦虑”这种负面情绪真的无法摆脱吗?或许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的问题,看待自己对于一件事成功的期待,“焦虑”这种情绪的伤害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这个看问题的角度就是用“概率”的思维去思考,去努力。
所谓“概率思维”就是摒弃“事在人为”和“宿命论”两种极端观念,运用孔子的“中庸”思想去面对自己的努力带来的结果,不管这种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坦然接受。
详细一点说就是,从心底里明白,不是一百分的努力,就能够换来一百分的成果。努力的结果不过是提高成功的概率罢了,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用《心中有数》里的概念解释就是说:
概率的世界观和我们熟知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相通之处。但是有了概率这个工具,我们对于这句话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谋事在人”指的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而“成事在天”则指的是既然以概率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即使我们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成功。
这样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成功和失败,或者说更理智地面对自己可能的失败。
正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才会让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产生焦虑的情绪,致使自己对于努力的意义产生怀疑,甚至因此而影响努力,放弃努力。
如果用刘雪峰博士的“概率的世界观”来看待成功与失败,那么就是用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去努力,就不会执拗于成功,把自己逼焦虑了。
古语云“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做事,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结果顺其自然就好了。
这古人的人生态度就是“概率的世界观”的体现,它能够让人活得更轻松、更自在,因此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2、小确幸与大幸福,哪个对我们的生活更重要
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成功,就是所谓的“大幸福”。这种幸福是概率事件,正如前文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些“大幸福”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的,它是幸运的概率,是人生的大奖。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付出就会有收获是幸运,付出没有收获是常态”,这说的就是“大幸福”的难得。
而“小确幸”则不一样,它是生活不经意的惊喜,不需要努力,只需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小确幸”这个概念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指的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微小但确切的幸福”。
这种“微小而又确切的幸福”,可以是炎热夏天傍晚消暑的一场雨;也可以是街头拐角盛放的三角梅;还可以是恋人恰到好处的吻……
生活的“小确幸”没有固定的形式,它们是让你感到轻松愉快的小事,是一抹云,一缕花香,一声问候,但凡它能让你感受到短暂的幸福,那就是“小确幸”。
“小确幸”是很容易得到的,只要你有发现的眼睛,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小美好,你就能得到“小确幸”。
作者刘雪峰在《心中有数》中引入了“卷积”的概念,为我们深入分析“小确幸与大幸福,哪个对我们更重要”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确切答案。
卷积的目的是刻画一个系统对于外界输入的反应。我们的生活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而不断发生并且被我们发现的“小确幸”就是频繁的外界输入。
卷积公式告诉我们的是:系统对于一个脉冲序列的响应,就是其对单独每个脉冲输入的响应的叠加。
直白点说,就是每个“小确幸”能够给你带来一点幸福的感受,而许许多多“小确幸”就能够把这些幸福感叠加起来,从而这些“小确幸”的加和就会大于概率事件“大幸福”带来的幸福感。
这么说,你是否就会明白,“小确幸”和“大幸福”,哪一个对你的生活更重要呢?
是的,“小确幸”虽然微小,但是积少成多,它所带来的幸福体验要比偶然发生的“大幸福”多得多。
所以运用“卷积”的思维去做决策,判断一个决策给你带来的“小确幸”是否够多,就可以帮助你理智选择。
比如工作后找房子,是选择租离公司近,但相对偏贵、安全性较高的单身公寓,还是选择市郊租金便宜,但通勤距离远、安全性也相对低的普通民房呢?
显然,离公司近的单身公寓带给你的“小确幸”会更多,通勤时间的减少让你有更多时间用于取悦自己,虽然付出了较高的房租,但安全的物业管理能让你每天都睡个安稳觉。
而远距离的民房住宿条件,不仅仅比市区单身公寓差,还在通勤上浪费了时间,而且居住人员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嘈杂会让你陷入不安。
所以,对比之下,该如何选择,就一目了然。
3、人生就是一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著名作家导演韩寒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作为成年人,在“利弊”这个天平上摇摆是常事。如何找到最优解,让自己的选择“利大于弊”,是困扰每一个成年人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事物都是利弊相互依存的,有时候利弊之间还会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是随机的,这也就导致了事件的不完美,或者说是我们所做选择的不完美。
“十全十美”是非常难得的境界,“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那么怎样才能在不完美中选到“利大于弊”的结果,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选择最优,利益最大化?
这就需要运用到《心中有数》中所说的“模拟退火算法”。这种算法源于铸剑淬火的启发。由“淬火”联想到“退火”,退火的过程通过缓慢降低金属的温度,从而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将“退火”放置于最优解的求解过程中,就可以理解为,退火的过程,代表着事件成功的随机性从高到低的衰减。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将会逐步降低对不完美的概率的接受程度。
作者在书中引入一个问题:年轻的时候是否应该去大城市闯一闯,多尝试一些职业?这个问题可以帮我们很好地理解“模拟退火算法”。
根据“模拟退火算法”的启迪,引入随机性,我们就会知道,要以一定的概率接受暂时的不完美,就可以有效避免陷入局部制高点。
年轻的时候随机性高,就选择多去尝试,秉持“爱拼才会赢”的态度去闯荡,这时候试错成本相对较低。
而年纪渐长,就需要控制随机性,给自己“退火”,找到最合适的行业深耕,才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4、结语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精神,是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把数学思维引入到生活思考中,运用理性的方式做最优选择,这才是高效的做法。
人生何其短暂,与其纠结于努力之后是否会有成功,不如坦然接受“成功只是概率问题”这个观念;与其追求靠概率出现的“大幸福”,不如搜集生活的小确幸;与其盲目解答生活的困惑,不如跟着这本《心中有数》去找寻人生的最优解。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学习用数学方法解读人生,获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