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是一个汉语词语,一般的辞书和网站的解释是探究万物的规律,格“规律”之意。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四书五经全集正版四书全集论语+孟子全2册送大学中庸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儒家经典著作国学普及读物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26.8购买其实,你再往深处往细处想,往格物者的终极目标去想,你就会觉得探究规矩就是格物,这种解释似乎不太精当,好像没有解释透,尤其是有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
好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先生的人生阅历中,曾经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很痴迷。他为了弄懂人生奥秘,便去格物。当时,在王阳明父亲就职的官署中有许多竹子,他就和他的朋友商定去“格”竹子。他们想通过格竹子,要格出个人生哲理,甚至格出宇宙人生的大道来。他的朋友用了三天时间,孜孜不倦地“格”了三天竹子后,“劳神成疾”,不得不放弃。王阳明觉得,这是他体力精力太弱的缘故。于是,他亲自去做,不分昼夜地全力格竹子,连续做了七天,等待他的依然是失败,最后也病倒了。因此,二人叹息说:圣贤是做不得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体力精力去格物了。于是,他们放弃了格竹子。
格物,究竟格什么?我窃以为“格物”就是要通过事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征,去参悟它对人生的启迪。格竹子,就要像竹子那样,长时间扎根,一旦时节到来,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就要像竹子那样虚怀若谷,正直有气节。
格物最终目的就是要见微知著,通晓人生宇宙的大道。我觉得,这才应该是格物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