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郁郁不遇。其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进学的风气,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备,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相传他有第子三千,贤第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第子的形象。《论语》是以记载孔子及其少数弟子有关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首创“语录体”。《论语》的文体特征重在说理,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的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全书共20篇,章。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名言语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