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的读法稻盛和夫活法禅思录

北京青春痘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

题记

前几年,曾经短暂主持一个关于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的读书会,进行了前几章的细读,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并对部分内容作了记录。现稍作整理,截取导图部分内容,并文字稿一起发布于此,亦以“禅思录”名之。记录不全,思路常有中断处,为维持原貌,不再另行补缀。

关于“活法”

怎样来理解“活法”两个字呢?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活着,我们怎么能对于死亡真正地有所了解呢?

“活”不仅仅是存在着的意思,而是类似于“活泼泼地”,是生的精神的完全的体现,这才叫做“活”。

“法”是说方法,又不仅仅是方法,还是一种状态。

在佛教中,关于“法”的定义是:轨持自性,能生物解。也就是说,法是一种规则。

同时,法可以是道与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本书中,既包括道的层面,也包括术的层面,是两者之间的结合。

第一章《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谈论活法,首先却谈论人生的意义?

对于今天大部分人来说,似乎所谓人生的意义是最不值得去追问的问题。然而,在稻盛先生看来,却是首先要追问的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先知道,稻盛先生所谓成功的方程式。

虽然这是在后面几章中所提到的话题,但是《活法》的特点在于:从始至终,它的逻辑是统一的,它的理念也是统一的,甚至可以说,所有内容是同时显现在稻盛先生的意识当中,只是需要一个顺序,把它们写出来。

因此,如果说我们需要去发现某些意义的话,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意义作为点燃我们思维的火种。

方程式中,提出三要素是:人格、热情、能力。

哪一个要素是成功所最重要的?而哪一个要素又是最难改变的?

哪一个是属于自变量,而哪一个又是属于因变量?

我们也可以从东方传统思想来理解和把握这三要素。

王阳明说:“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道家的修炼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实际上,也就是这一个逆的过程。

顺,是人之道,顺,是顺于人情。而逆,不但是人之道,更是成神成圣之道,逆于人情,而顺于天性。

所谓“逆”,其最集中体现于逆境之中,这就是所谓“混乱的时代”。

第二章《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对于人生的意义,不同人也许有不同的定位:

或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

或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成就事业。

而稻盛先生则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享受生活、成就事业、与磨炼灵魂实际上是人生路上的不同阶段。

我们也可以用意义、价值、与快乐来分别定义。

或者用目的、目标、目前来分别指代。

其所分别对应正是人格、热情、能力三者。

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稻盛先生正是将人生最终之事作为其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直指唯一真实。

不同人有不同的特点:有人格型的人,有热情型的人,有能力型的人,不同的人在人生当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比如说,有寿司之神之称的小野二郎,终其一生,并未大力扩张其事业。同样从事传统餐饮行业,中国的海底捞的张勇,却把火锅的事业做到最大,其间的区别无非是在不同指标上每个人不同的得分,由此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

小野二郎专注在能力之提升上,固然也有热情,但并非将事业做大的热情,而是将技能提升至极致的热情,并在这一点上完成自己的人格之养成。

稻盛先生言“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这就是专注于目前,又说“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这就是聚焦于目标,乃至于最后说“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这就是最终完成于目的。

第三章《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由我们的出生、环境、经历等等所决定。

然而,一个所谓有原则的人,常常被自己的原则所捆绑、被自己的原则所定义。

只有一个人放弃了、超越了自己故有的一切原则,才能定义一切原则。

王阳明所谓的“致良知”,也就是寻找到这一个最高的原则,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有一首诗:“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孟子》:“人之所不教而能者,良能也;人之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所以,所谓做正确的事,就是指做正确的事。——看似同义反复,但知道某件事是正确的事之后,将其贯彻到底常常是最难的。

《论语》中弟子问,做事是否应当“三思而后行”?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再思,可也。”这也就是说,一般人在考虑问题时,最为直接的当下给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按照自己的原则与利益行事,而随后再加以思考的时候,则会按照正确与否的基本原则行事。

《孟子》:“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所以,如果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原则来行事,往往只能获得一部分与自己原则相同或相近的人的认同,而如果能够按照最基本的原则行事,则可以获得最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事业也可以获得最多人的支持。

我们常常在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是坚持正确本身。

在人生规划或者企业管理当中,常常提到所谓的做对的事情,以及把事情做对,而这一章中,所谈论的问题就是要做对的事情。

良和善有什么不同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两者混同,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不同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良是先天的,而善是后天的;良是根本的,而善是枝末的。所以王阳明说“致良知”,而不是说“善知”。

中国的文化一直认为人是有可能、并且必须自行分别抉择善恶的,而在《圣经》的“创世纪”一篇中,亚当与夏娃因为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而被逐出伊甸园,实际上,西方由此开启了基督教的时代,之后进入中世纪,对于理性的追求被信仰所取代。

《楞严经》:“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也就是在觉知的当下,应当把自己的知见取消,从而能够真正地看见事物的本来的实相。

这里所需要的是一种清空的技巧,把自己的见解清空。

第四章《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何谓人生真理?

为何在工作中领会?

是否有可能在玩乐当中领会?

如何在工作中领会?

在阅读本章时,需要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来思考。

第五章《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度转变》

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一个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其实是一个简化了的公式,比较完整的公式,才能让我们看到因果链。

所谓“一百八十度转变”,首先就是把结果倒过来,作为原因。这就是所谓“思维方式”的改变。改变的不是公式左右任何一项,而是公式左右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来思考:何谓结果?

《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我们可以设问:为什么是终始而不是始终呢?终始,实际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人格的完成为终,则能力的提升是开始。

因此,我们需要以终为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能力、燃烧我们的热情、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以终为始”的原因所在。

每一个结果从两个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结果,也可以还是一个过程。

当我们要追求一个正确的东西,我们需要知道它从何而来,我们需要寻找到它的原因。

我们要获得正确的结果,我们需要做正确的事情,而这个正确的事情就是原因。但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出正确的事情,又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热情、我们的能力,这时候事情本身是结果,而思维方式等又是原因。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究的话,我们就需要再找到这个原因的原因。

我们所谓的结果,已经是结果的结果。

而所谓的结果,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正确。

思维方式主要是确保做正确的事情,而热情与能力主要是确保把事情做正确。

我们要找到原因的原因,这个原因的原因就是结果的结果,如果我们当下不能发现人生的美好、幸福,我们就很难让人生真正美好、幸福。

何谓热情?

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提到三种人:不燃型、可燃型、自燃型。

还有两种人:一种是基于动力而行动、一种是迫于压力而行动。

一般来说,不燃型的人往往安于现状,现状就是他的舒适区,所以没有办法跳出去。

可燃型的人往往是由于压力的驱使,由于外界的某些逼迫,所以需要作出行动上的改变。一般而言,这一类人往往停留于事业上的成功,而无法将事业上的成功导向人生终极意义与人格的完善。

自燃型的人则是由于自身内在的动力的驱动,一般而言,这一类人往往不安于现状,其不但能够燃烧自身,而且能够影响他人,所以不但“自燃”,而且能够点燃他人。

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也就是指能够自燃型的人,而下愚则是安于现状的人,所以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中间型的人,也就是中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如果是属于可燃型的人,则可以驱动其成为一位最终追求人生之意义的人,但如果是一位安于现状的难以燃烧的人,则不容易驱动其成就最上之法。

思维方式可以影响他人,热情也会影响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能力仅仅属于自己,或者说能力并不容易和他人进行分享,不像是武侠小说中那么简单地传递多少年的功力给别人。

何谓能力?

人最根本的能力是知道自己的能与不能。

所谓“不学而能者,良能也”。

人工智能能够做很多事情,但是无法处理人类基本的推理和理解能力。

人工智能无法在模糊情境下加以决策。阿尔法狗解决的是深度学习问题,但是无法处理最基本的问题。

人工智能避免了一切的负面情感,例如恐惧、抑郁等,“在房间起火时,人工智能算法仍然能够下出完美的象棋招数。”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不会有梦想的能力,不会有愿景,不会渴望,不会有所期待,不会因成功而喜悦,不会分享自己的感受。

人最厉害的并不是单项上的能力,而是能够将所有能力组合在一起,去完成自身的任务,并且驱使自己不断提升与成长,这是人类真正的能力之所在,也就是自我进化。

自我综合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进化的能力:以上是人类三项基本的能力。

能力不是某一项技能,能力是一个谱系,要构建自己的能力谱系,也就是说,不要孤立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而要把能力作为一个系统。同样,组织的能力不是单项的能力,以前来说,企业的能力是综合管理与运营能力,后来企业的能力是构建生态的能力,而现在企业的能力是跨界整合的能力。

所以不要用能力与能力进行比拼,要用能力系统来进行比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