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瑞琳(瑞琳读书)
韩国,熟悉得如同前世的家园,又陌生得好像是期待已久的他乡。年的秋天,竟然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进了韩国,没错,是“第一次”!
曾几何时,每年归去来兮,八千里路云和月,从西到东,中国好像有点远,飞机一口气飞不到似的,常常要在韩国倒机,感觉要再深深地吸一口气,才能冲刺到万里之途的最后目标。神秘的韩国,就总是躲在机场帷帐的后面,每次路过她,听到她,闻到她,甚至触摸到她,但终究还是看不清她。
多年来喜欢乘坐韩亚航线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飞机上的韩国美食,那贴心的一管红红的辣椒酱,一碟开胃的韩国泡菜,简直就是万里飞行中枯燥胃口的救命稻草。还有呢,就是喜欢看韩国的空姐,还有那首尔机场的宽阔和雅静。
记得是从洛杉矶倒机,就开始感受韩国人的魅力。忽然出现的一队空中小姐恍若仙女翩翩下凡,优雅米色的裙装,脖间镶着红条的丝巾,黑色的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漂亮的古典髻,再罩上绣花的围裙,飘然地在座椅间穿梭,东方式的瓜子脸上总是温婉可亲的笑容,我的心顿时就有了走近亚洲故土的情迷。最可乐的是看见其中一个白人空姐,她也把黄黄的卷发在脑后梳成了一个古典髻,但怎么看就怎么不对劲,感情是一方水土梳一方的头?
在韩亚的飞机上,机舱的地面铺的是木板,卫生间里还插着鲜花,牙刷、乳液等一应俱全,感官上是相当温馨浪漫。回头再打量机舱里的韩国人,发现韩国的女人有着一种朴实的热烈,她们喜欢穿有色彩的衣服,透出一种活泼,这就很不像日本的女人,过度追求素净雅致,似乎抑制了自己的某种天性。
到了首尔机场,走下飞机的霎那,明亮的整洁、富足的温暖、大手笔的气概、人性化的室内装修迎面而来,竟让我这个闯遍东西方的旅人惊诧得有些恍然。虽然首尔机场是新修的,但韩国人瞄准世界水准的襟怀和实力不能不让人赞叹。机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店,又让人想起韩货在世界各地日益鹊起的盛誉。再说到文化,韩国学者的竞业有目共睹,仅是对汉学的研究,就令人刮目相看。想起那年在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流连,韩语的书阵实在是洋洋大观。
对韩国的好感是早先就有的,在美国的韩国人特别自尊自强,他们不仅有民族凝聚力,还有战斗力,恶势力的黑帮都不敢招惹他们。后来喜欢韩剧,发现韩国人的感情如此浓烈而外露,那种推向极致“情感”,往往打在观众心里最痛的地方。韩国的女星,多隐忍悲情,男星则多情儒雅,正符合东方人的审美。
不过,任何民族的优点也都会伴有某种负面的缺陷,例如中国人如果太热爱“中庸”,就会少了创新与进取,日本人太严谨则会多了一些机械的压抑,韩国人的炽烈外向也会导致某种偏激。追求名誉及尊严固然可敬,但“不成功便成仁”却是心理的失衡,“留得青山在”,才能“东山再起”,从这个意义上,那个出名的电视剧《大长今》,倒是写出了一个民族内在坚韧的力量。
每次告别首尔机场,都在想有一天再回来,但不是路过,而是从这里走进真实的韩国。
年的10月24日,清晨的北京机场好像都感知到了我的迫不及待,第一时间拿到了登机牌,放在鼻子底下仔细地看清了“首尔”两个字,转眼间腾空飞翔,俯瞰脚下,中国与韩国,不是一衣带水,简直就是唇齿相依。我的加倍喜悦是这次赴韩国要参加两个国际研讨会,一个是“第四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论坛”,另一个是“第十五届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幅久违神往的图卷在心里徐徐展开,好像早早就预感了这将是一次丰盛的学术之旅,是我人生途中最美的驿站。
韩国外国语大学龙仁校区会场
一眨眼的功夫,首尔就在眼前。来机场接我们的是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的一个女博士叫崔银化,她一脸清秀温文尔雅,真诚的笑容能暖化万物,天然的耐心和修养,立刻让我领略到了蕴藏在韩国民族性中的纯真与善良。
我们乘巴士进城,眼前的一切是多么亲切和熟悉。早年我在美国开录影带书店,不知道看了多少韩剧,如今听到身边的韩语声浪,恍惚自己进了电视剧。想着听着不禁莞尔,那些浪漫的故事会不会真的就发生呢?
下车就看见了路边的清凉里酒店,一座独特设计的温馨建筑,走进去处处能感受到设计师因为珍惜空间而做出的人性化巧思妙用,简洁大方舒适清雅,虽然空间小,但利用得非常好。最绝的是房间里还有电脑,高兴地打开,页面上全是韩文,完全无处下手,这真是到了韩国。
当晚就享用到了韩式风味的八爪鱼火锅,那家店很朴素,但充满民俗气息。八爪鱼竟然是活的,因为太喜欢这火锅,就在心里相信那八爪鱼没有疼痛神经,看着热腾腾的汤锅,禁不住就想喝酒,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个铁碗。看来是韩国的高寒气温决定了韩国的美食,第一个要素就是“暖”,除了火锅,豆腐煲、铁板烧也都是韩国人的最爱。
因为奢辣,我对韩国的料理一直情有独钟。到了韩国才明白,是因为岛国的资源有限,使得他们特别珍惜新鲜的食材。之后几天的韩国美食,更让我感受到这个亚洲独特的民族因为高寒的气候而爱惜食材并充满创意的美好品质,例如他们会把吃过的石锅饭底再泡上热水就变成了一碗美美的热粥。最有趣的经验是那天学习大家盘腿坐下吃红参鸡汤,等那热乎乎的汤喝完了,我的腿早已麻木得站不起来。
翌日走进韩国外国语大学龙仁校区,眼前的景色层林尽染,葱郁幽深,我们论坛会场的窗外就是一幅山林的美景,恍若仙境。第一次听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协会会长朴宰雨教授的演讲《我与华文文学》,朴教授身材魁梧,面有禅意,完全不像韩国电影里的人物,倒像是一个古老中国的文化学者,除了他的汉语讲起来不是那么连贯地阴阳顿挫。
与韩国著名汉学家朴宰雨教授品尝韩国传统美食
最难忘的日子是论坛的第二天,一早乘车前往江原道的春川市,参访一位韩国小说家金裕贞的文学馆。一路上我在想,韩国影视业如此发达,可谓横扫亚洲,但文学的传统和底蕴并不深厚,不仅历史上缺少闻名世界的作家,就是当代的文学家也很少听说,可见文学可以提升影视,影视却未必提升文学。
平生第一次听说的金裕贞是韩国20世纪初的作家(-),他是韩国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家,有“韩国莫泊桑”的美誉。在文学馆迎接我们的那位韩国大叔看上去很兴奋,他的口才极好,讲得自己沉醉不已,可惜我们直接听不懂,担当翻译的那位徐臻博士又总是面露羞涩,究竟金裕贞写了怎样感人的乡村爱情故事还是不太清楚,但却记住了他在青年时不好好上学,还喜欢跟踪女孩子,不过这完全不影响他的伟大,当地的火车站就叫金裕贞车站。
午后的小雨虽然在淅沥沥地下着,这毫不影响我们的车子拐向了春川市的西南,原来在那里藏着一个神秘的南怡岛。忽然听说这小岛曾经是拍《冬季恋歌》的外景地,心就顿时加速地跳起来,因为那个冬季里发生的爱情故事,曾经是多少少男少女蔚籍青春的经典。
上岛并不容易,山色空蒙之中,需要乘一艘大大的接驳船才能到达那半月形的南怡岛,此岸与彼岸,一个是人间,一个是世外的桃园。兴冲冲下船,眼前人流如织,可见这个地方是多么惹人喜爱。不过,我也很怕到处是红男绿女,喧嚣得眼睛有些恍惚,心也不得安静。但走着走着,人流就稀少起来,这才发现原来岛上种满了栗树、白桦、枫树、银杏及水杉,又因为正是秋季,光是树木的色彩立刻就俘获了我的心。
美丽的南怡岛
必须承认,这是我一生中见到得最美的秋天。想起苏格兰秋天的明丽疏朗,又想起新英格兰秋天的雄浑壮阔,但都不如眼前的这个秋天如此缠绵优雅。最奇妙的是,同样的土壤,同样的温度,同样的风霜雪雨,为社么会打造出各自不同的彩枫?那些色彩斑斓的枫树,颜色虽红,但红的层次完全不同,就好像每个人的人生,虽然都能绽放,但因为彼此的沧桑不同,所以绽放的层面就不同。我猜想,那种灿黄色的,就好像是一路顺境走来的女子,柔软的颜色未能经受霜打,所以一直是那样单纯稚嫩的样子。红的最鲜艳的也是最漂亮的那种,就好像是刚刚吸收了天地芳华,由此骄傲地绽放。其实我更醉心于多看一眼那些深红以至于酡红的叶子,它们显然是受了更多的风霜,红得那么稳健,犹如晚霞一般默默无语。
徜徉在南怡岛,它不是花园,却胜似花园。平生爱花如命,这一次却觉得这岛上的树叶争奇斗艳,竟然比花更迷人。尤其是那些落在地上的叶子,美得如同花毯,让人不忍踩在上面。岛上有一条小火车路,那些灿红的枫叶就落在铁轨上,花雨的落红几乎掩盖了铁轨的颜色,我和日本的女作家华纯小心地走上铁轨,看着那些叶子美得让人心痛,因为我们都立刻想起了“碾作尘泥香如故”这句诗。感叹那些落红,并未随风飘去,一直坚守在树下,它们的颜色一点都不比树上的衰败,经过了雨水,更顽强地展现着自己的存在,虽然死亡就在前面,也要把最美的样子献给这个世界。
除了秀丽的彩枫,岛上也有挺拔高大的松树,远远看过去,妖娆的彩色就夹在松树之间,更显得婀娜多姿,俨然是美丽的女子站在英俊的男人面前。细雨中有微风吹过,我似乎听见树与树之间在窃窃私语,那声音温柔又甜蜜,原来这岛上的树木也在恋爱呢!走在这样的风景里,谁都会想到爱情,想到心底里最温暖的地方。也难怪《冬季恋歌》里的裴勇俊和崔智友要在这个岛上尽情拥抱,天地都会为他们祝福。
这里是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的外景地
除了爱情,眼前的南怡岛还会让人想到神圣的自由。岛上有很多路,小路大道纵横交错,由着你自由选择,每一条都让你美到无悔。那日我们这一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也没什么导引,大家信马由缰,忽然就各自走散,忽然又聚合在一起,分分合合真是神奇。我先是走在水边,转而又到林间,心里自由得如同小鸟,路边看到一对鸵鸟,竟双双伸出头来以为我是他们的同类。
前方看见了身穿枣红色夹克衫的朴宰雨教授一马当先,立在火红的树下合影,脸上欢喜的表情好像他也是远方的来客。德国的作家高关中总是斜挎着包,像个年轻人一样走得兴致盎然。香港的作家陶然虽说走得慢悠悠,但每一棵树都不放过,一定要看仔细。俄罗斯汉学协会的美女会长万山翠喜欢和东北吉林的美女剧作家李昂走在一起,简直就是美美联手,自成一道风景。骑士般的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严英旭会长,一直就守护在女作家的身边。来自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的周淼小姐最善解人意,不显山不露水,但每次合影她都立刻地出现在画框里。来自马拉西亚的华文作家朵拉幸福地与女儿陈焕仪同行,一面仰望着天空,一面叹息应该带支画笔。还有来自新西兰的冼锦燕会长,比利时的作家章平,日本三重大学的教授荒井茂夫,泰国的学者作家范军,或人面桃花,或返老还童,每个人就像岛上的树木一样绽放出自己的个性。我心里不禁暗叹,搞了一天的作家研讨会,到了此刻才算是见到了作家们的真性情。
背后就是青瓦台
彼此刚刚亲热,却要说再见了。好想再多看一眼韩国,多感受一下韩国人在他们的礼貌周到、轻声细语、谦和微笑、颔首致意的修养行为背后所积累的民族心理。在他们身上,似乎正体现着中国古人在仁义礼智信薰陶之下的精神造化。漫步在首尔的街头,眼前的韩国人大多五官端正,皮肤细腻,扫了一眼韩国的电视,人们更关心的是食物的健康,还有化妆品的保养,可见这个民族如今在意的是从内到外的自我生命存在。
几乎不能想象,小小的韩国只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就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并在年一举成为“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这个成立于年的“经合组织”,堪称发达国家俱乐部,其中的36个成员国大多是欧美国家,亚洲只有两个,韩国就是其中之一。
短短的几天“韩游”,竟让人生出无限感慨。一个民族的崛起虽首在经济,但民心的凝聚、国家的尊严、道德的提升、情感的净化,甚至美的营造,都将同步前进。韩国,一个小而弥坚的国度,在它努力前行的路上,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陈瑞琳,当代北美著名作家,海外文学评论家。她13岁发表小说,15岁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出国前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年赴美,自己办报纸,开书店,办杂志,做电台节目,曾任美国休士顿《新华人报》社长,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任美国休斯敦王朝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并兼任世界华人周刊执行总编辑和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著有《走天涯》《“蜜月”巴黎》《家住墨西哥湾》《他乡望月》《去意大利》以及《横看成岭侧成峰--北美新移民文学散论》《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等多部散文集及评论专著,编著有《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短篇小说精选述评》及《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等。其散文作品入选《20世纪名家经典海外游记》、《百年中国经典散文》等书。多次荣获海内外文学创作及评论界大奖,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近30年来,陈瑞琳一直在文学海洋畅游,她把好书当作人类灵魂的家园。如今,她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包括畅销书、获奖书、励志书,以及海内外好的作家作品,推介给渴望精神滋养的听众朋友们。在“瑞琳读书”节目中,她会跟随时代的脚步,为听众朋友提供最有价值的高端精神营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