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名句真性情大境界,每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他们文采卓著、思想超越,是当下受之无愧的“大家”!今天小月同你们一道,学习学习这八大家的经典名句,提一提自身的修识涵养!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有闻”是指“有名声”;“无闻”是指“默默无闻、碌碌无为”。宁可为名扬遐迩而死,也不愿一生默默无闻而死。这,足以看出柳宗元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自恃有才,所以不甘心碌碌无为地活着。虽然柳宗元享年只有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他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文的成就大于诗,他的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只是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也是各有专长。为了证明这一论断,韩愈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在原文中,韩愈虽只用了寥寥数语,而孔子的言行却是写得具体,很有说服力。通过一番论证,韩愈旨在告诫后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提高!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人们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是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良细节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的人,亦或是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会沉溺于某种不良的嗜好中,受其迷惑而陷于困顿。也就是说,不良的嗜好、习惯一旦养成,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你本性的一部分,日后则会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切莫随意放松心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苏洵《衡论·远虑》如果你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而且是详细的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样即使很多人赞誉你,但也不会因此而跟你更加亲密,因为你会把他们的秘密都说给其他人。苏洵的这番话,是在警醒后人,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会很多人诋毁你,但他们也不会因此就疏远你,因为他们可以从你口中知道更多真实、详细的信息。如此下去,必定会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与人交往时,要坦诚恳切。对待某人时,不要因为别人的称赞而亲近他,也不要因为别人的贬低而疏远他,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见、睿智,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深交。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中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到底像什么呢?苏轼作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比喻:人这一生到处奔走,就像飞鸿踏在雪地里一般,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了,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即是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所以我们应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这样也许就会少些烦忧!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宋·苏辙《刘挚右丞》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两句告诫人们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拙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宋·曾巩《唐论》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所以他甘愿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如此心地仁厚,爱惜百姓,这才是心怀天下的志向。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宋·王安石《伤仲永》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王安石对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结局感到无比惋惜,并借以他的例子告诫后人:一个人有天分是很幸运的,但是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也只是平常人,而已。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少年怒马著另类解读三十位诗词大神展现以前没见过的文学江湖淘宝¥24.5¥24.9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