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尧曰篇第二十」1_5(续上)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本章完)为人宽宏则可得人心,为人诚信则得人信任,为人勤勉则事有可成。行事以公方令人悦服。“得众”,指得人心。“任”,相信、信任。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王甚任之”。“敏”,此处应作“勤勉”解。例似用法如《论语·学而》中的“敏于事”及《中庸》中的“人道敏政”。“功”,成效、成就。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公”,有“平等”和“共同”两层含义。专有名词,可不译。“说”,音义皆同“悦”。本节是“尧曰篇”首章第五节。本节的“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与“阳货篇”第六章(17.6)中孔子的话只有“民”与“人”一字之差,孔子说的是“信则人任焉”。因此,本节内容要么出自孔子之口,要么就是孔子与这位先贤的共识。但本节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公则悦”,这不仅是《论语》中唯一一次谈到“公”的概念,也堪称是整部《论语》的画龙点睛之笔。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而“仁”的底线则是“公”,“公”是人调整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仁”是孔子所谓的“爱人”,是“泛爱众”,是孟子所谓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情感。凡夫的行为和情感常常无法统一,很难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行为可以勉强,而情感则无法勉强。虽然凡夫不是圣贤,不可能人我两忘、完全利他,但只要能行以“公”心,有“平等心”和“共同体意识”,就算是“仁”。所谓“平等心”,就是能平等地对待人、事、物;所谓“共同体意识”,就是能认识到人与其外部世界貌似分离,实为一体,因为人不可能离开他人、离开空气、土壤、水、森林、草原和整个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因此,人对社会、对环境、对外部世界的任何破坏,归根结底都是在祸害自己。人有了“平等心”,便能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人有了共同体意识,便知道应该平等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平等地对待人事物。因此,“平等心”与“共同体意识”实为相互依存。人果能有平等心和共同体意识,便能如《中庸》所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就能“公则悦”。“公”体现在政治上,就是《礼记·礼运》所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亦即古人所谓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只有以天下为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选贤举能”,尤其是“选贤举能”以自代。尧舜能以天下为公,故能得千古景仰、万众爱戴,此即所谓“公则悦”。由“公则悦”亦可见民心所向。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并非形式上的“平分”,而是实质上的“公平”。好比民众不可能与为政者拥有相同的执政权力,但是却拥有相同的参与公众事务、实行社会监督的权力。为政者不让民众参与公众事务,拒绝民众进行社会监督,只能是出于其苟且之“私”,而绝不可能是出于坦荡之“公”。因为“公”则光明正大,无不可示于人者。尧设谏言之鼓,使天下百姓可尽其言;置诽谤之木,使天下百姓可攻其过,正是其“公”的体现。因此,判断为政者公与不公,不能看他说得如何漂亮,而要看他如何去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看他是否光明磊落,是否敢将自己坦露于“阳光”之下。“公”体现在社会上,就是能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与天地万物相共。只要事关他人、他事、他物,就不能以自私自利为念,而必须要有共同体意识,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善待彼此,要像不肯自害一样互不相害。唯有如此,才能人与人相和谐,人与社会相和谐,人与环境相和谐,人与天地万物相和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