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禅让制真的存在吗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30.html
禅让制是我国古代氏族公社部落联盟最高领袖更替与继承的一种制度。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尧虽有子丹朱,却不把联盟首领之位传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舜因德行杰出受到推举,摄行政务。在长期考察之后,尧终将首长之位禅让给舜。舜到晚年也同样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禅让时都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实际上“四岳十二牧”就是联盟议事会成员,他们有权推选军事首长。(长孙博名解)《史记》中的记载较为清晰: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尧问放齐,哪一位可以理顺国家大事,而放齐的第一位人选就是太子丹朱,最终被尧以不讲道德且好与人争斗的缺点拒绝。这则记载,似乎为后来禅让制度的产生早早做下铺垫,耐人寻味。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的记载很有意思,尧死后,将帝位传给了舜,三年的丧期结束后,舜又将帝位让给丹朱。但是诸侯定期朝见的都是舜而不是丹朱;案件诉讼存在争议的还是去找舜而不是丹朱;民间歌颂的依旧是舜而不是丹朱,最终舜认为是天意如此,不可违也,继承帝位。根据这段描述,丹朱不仅完全被舜架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民心所向,由舜正式接替帝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从其他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从而质疑禅让制的真实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竹书纪年》根据之前《史记》的记载,舜在三年丧期结束后,将帝位归还给丹朱,但是《竹书纪年》中的这个“避”字引人深思,是否是丹朱为了逃避祸乱而主动远离舜,最终得到封地,成为一方诸侯?甚至还有史料直指舜通过政变而取得帝位。《山海经》中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中国古代素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丹朱和舜同葬于九嶷山的南北,且同时称为“帝”,不禁让人联想,丹朱先继承帝位,后被舜通过政变篡位的可能性。关于“帝丹朱”的称谓,《山海经》中并不仅仅出现一次:“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在昆仑东北”,帝喾、帝尧和帝舜都位居五帝,丹朱能够与这几位并列,显然不是普通的诸侯身份,更加印证了其帝王身份的真实性。质疑和反抗是历史学的使命。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当史料存在差异的时候,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就是历史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笔者更愿意去质疑禅让制是否真实存在过。曹丕在举行受禅仪式时讲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其中饱含感同身受的意味,似乎给出了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安达说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