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开创散文体先河,思

米歇尔·德·蒙田(-),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开创了散文体先河,并且他的散文集《随笔集》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非常受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时代的智慧,涉猎话题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为蒙田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能够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蒙田与中国文化并无实质性的接触,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一无所知,但历史学家博克说:“蒙田迟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国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适中、谦逊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处。当然,蒙田哲学思想中的及时行乐的主张与中国文化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1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蒙田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怀疑主义,《雷蒙·塞邦赞》是《随笔集》中集中体现蒙田怀疑主义思想的篇章,其中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是蒙田的座右铭。蒙田的怀疑主义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当时的法国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就是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三十多年、席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国宗教战争。蒙田的后半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度过的,他彻底陷入对天主教的失望和怀疑中。由于种种原因,蒙田放弃了波尔多市长的大好仕途,一头扎入自家阁楼的书海中潜心读书写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个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不解,同时期的法国作家、数学家帕斯卡还批评蒙田没有责任感。然而这种退隐归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种熟悉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的庄周、陶渊明等一些东方的名人隐士。除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失望和怀疑之外,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怀疑上。蒙田是一位獨树一帜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对人的赞美和肯定已经到达极致。蒙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蒙田怀疑人的理性,怀疑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其实一无所知,却盲目自负的把自己当作世界之王。但蒙田不是不可知论,而是相对论者。他在《雷蒙·塞邦赞》中指出人类对美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意大利人认为肥胖是美,西班牙人认为骨瘦嶙峋是美,而我们法国人有人认为白皮肤是美,有人认为褐色皮肤美;有人认为纤弱温柔美,有人认为健康丰腴美”。蒙田进而突发奇想:“当我逗猫玩的时候,天晓得是它逗着我玩,还是我逗着它玩?”这与庄周的迷惘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人类相较于动物贵在有理性,但动物难道就没有理性,并且人类的理性就能认知真理?事实是人类什么也不知道,蒙田将自己视为考察对象,客观的评价,才会发出了那句呐喊:“我知道什么?”蒙田提倡人类多亲近大自然,因为自然蕴含着真正的真理。这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也与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2蒙田和儒家中庸思想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精华。其核心是人不应该处于任何极端之处,而是要站在中间地带,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不偏不倚。这是生存的哲学,因为位于中间地带的事物比靠近两个极端的事物生命力更长久。两个极端是相互关联的,彼此转化的。而蒙田的适中原则与儒家的这种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惊人相似。蒙田在他最后一篇散文中写道:“不足和过多殊途同归”,“我认为中等价值是最好的价值”,“一个伟大的心灵,喜中庸而恶卓越”等等,这些都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另外,儒家思想还鼓励人要自我塑造,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一日而三省吾身。蒙田同样建议人类要自我完善,自我丰富,他认为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并发挥出人类最好的那部分,骄傲自负是人类最大的错误和缺点,真正的智者是谦逊的人。蒙田在《雷蒙·塞邦赞》中批评人的无知、傲慢时有一段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蒙田认为谦逊的人是真正的智者,这也和儒家思想很相像。3蒙田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不同蒙田的相对思想,对自然的崇尚等都与道家思想相似,但他的怀疑主义远没有庄子来得彻底。蒙田的怀疑仅限于人类的认知能力,并不怀疑事物世界的客观存在。他的怀疑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宗教和一些人文主义者的,是平息宗教战争纷争、恢复天下太平的手段。而庄子不仅怀疑人的认知,也怀疑物质对象的客观存在。在庄子看来,一切都是虚无的、不可靠的,人要和自然融为一体,去顺应天地间的“道”。但蒙田不否认生命和物质世界的真实性。蒙田的适中有序,中等价值最好等思想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但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治世之道,是情感和理性的折中,多少有点违背个人意愿,压抑个性,从而达到济世救民的目的。而蒙田的中庸思想尊重个体生命,他是在设计一种人生境界:“最美好的生活是普通的、人人可及的生活,有条不紊、没有奇迹、不越常轨”。蒙田希望人们用中庸思想来进行自我调节,在动荡的时代,仍能快乐的生活。结语:蒙田的哲学与怀疑的道家思想和中庸的儒家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相似,蒙田的怀疑思想中包含享乐主义,他提倡及时行乐,推崇人体价值,对生命重视,还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心态,这与道家思想的超脱尘世,与儒家思想的压抑个性、磨平棱角在更深的内涵层面还是存在差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