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菜根谭十句经典名句,日子越活越好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1

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

恕以待人,忍以制怒。待人要宽,律已要严,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待人所以必须要宽的原因,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

待已所以要严,因为不严会使自己一错再错。一般人都是“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假如我们能以责人之心责已,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

以恕已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已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根本要诀,遇事应该设为处地为别人着想。这里讲恕人、忍让,是对个人的修德养性而言,因为恕忍不是无原则,过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而。

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

2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忙碌时,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让身心获得舒展,把要做的事先做一规整,掌握要点。喧嚣中保持冷静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进事先有个主张。不然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随事盲目而行,往往事情有弄得一团糟。

要做到临事不慌,就应当事先计划,静的时侯要有主张。忙的时候要会求静,待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中庸》说:“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待人做事要讲方法,保持心静,学会求静,深思熟虑是关键。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3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吉心之冰炭难去。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样和之气就会充满胸怀,如此也就到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待人上,是恩怨于心,还是“人我两忘,恩怨皆空”,决定于人的修养。古代士人讲究宽以待人,强调“恕”、“忍”,就是要求待人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使人际和谐,而自我恰然。

做人当然不可无原则,提高自身修养的本身是为了以自身之德感化彼人之怨。如此就不会计较于个人的恩怨,木会陷于溺人际苦恼。

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4

落叶蕴牙,生机含杀

草木才零落,例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子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生,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花草树木刚刚凋谢,下一代新芽已经从根部长出,节气刚演变成寒冬季节,温暖的阳春就行将到来。当万物到了飘零枯萎季节,暗中却隐藏阎绵延不绝的蓬勃生机。在这种生生不息之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之德。

常言道“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天地方物就是如此生生不息。生死循环,相替而出。万物还没有诞生,然而生机已经孕育其内了。明白这样一个循环的规律,就足以知晓、行事的法则。

万物在落枯萎之中尚存有生生不息之机,我们对事物就不该徒重外表形式,做事更木应以一时的成败定结局。事物总在变化之中,一个人要善于思考与研究事物的变化,善于抓住和把握变化的机遇,而不必因一时一事的失误止步不前。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

5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劝莫轻易放过。

当你心中邪念刚一浮起时,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欲路的可能,你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来。坏的念头一起就立刻警觉,有所警觉就文盲设法挽救,这是到了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紧要关头,绝对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很多事往往在一念这间决定今后的人生道路,而一念不慎足以铸成千古恨事,因此先儒才有“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的名言。

但一念的铸成并不在当时而是在平时的锻练,就像一个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而能出现这种情绪的本身说明这个人在平时可能还没意识这件事是好是坏。

可见一个人不能防邪念于未然,就可能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凄惨后果。私心杂念和道德伦理并存是很矛盾很困难的,人必须拿出毅力恒心控制私心杂念,并且当机立断地把这种欲念扭转到合乎道德的路上。

这个扭转只能在平时注意磨炼自己,那么临时引发的生死祸福的命运才可能操之在我。一念之间上可登天堂下可堕地狱。人不能总是到事后才悔恨自己,当生机在握时,当幸运在乎时,决不可轻易放过。

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6

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眼看着武功最盛的西晋,已变成了杂草茂盛的荒鞠之地,可还有人在那

里炫耀自己的武力。亲贵皇族,身体已属于北邮山陵墓间狐鼠食物,还何必那样爱惜自己的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以降服。沟壑虽然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满足。”经验之谈呀!”

人的生死有其自然规律,有人因此而珍惜生命,多作益事。有人却叹人生苦短微不足道、而及时行乐,欲整难填,人心不满。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古至今历史的荣耀有人津津乐道,

历史的教训却无人去真的吸取,以至“犹矜白”者代代都有,北邙枯骨者大有人在,人只管身前,顾不上以后。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

7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

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8

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假如能冷静观察事物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心思。一个人穷困潦倒不得意时,仍能保持一股向上的精神,就可以获得很多真正的生活乐趣。

事物总是辨证的,释家的出世,老庄的无为,固然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的安宁。气质的超脱,但如果到了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自己未必快乐,别人却视为怪物。

所以人对世事不可太激进走极端,否则会为自己带来痛苦,也会为众人造成灾害,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过犹不及。“闹中取静,冷处热心”,就是成功时要想到失败,失败时要保留奋争精神,这实际上是一种明智的进取。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

9

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富责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荣华富贵的显各,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

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假如是靠特枚,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玻璃瓶中的花朵,由于根部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调谢枯萎指日可待。

古人提倡以德报人,而且认为财富、美名,也应是有德者居之。道德的修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君子“立德、立功、立言”要慢慢成长,官位、财富、名誉要一点一点的累积。

反之假如用不正当的手段于短时间强行获得,那就宛如空中楼阁,转眼之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自己的财富要通过劳动付出得来,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依靠自己的道德力量获得。

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10

名位声乐,不可贪图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经常宴饮作乐,不是一个正派人家。习惯于靡靡之音和华丽艳服,不是一个正派书生。名利权位观念太重,不是一个好官吏。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王焉,可谓好学也已。”“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一个有志于学业,有为于未来的人,在享乐上过于贪图,在名位上太过看重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人的品性修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论是读书求知,不审居官从政,或是日常生活,只为追求私欲的满足,达到私心的要求,必然有损于集体,有损于公德。其最终结果是败坏自己的形象。而热衷于饮宴声乐之辈,必然轻浮。一门心思在名利场钻营,定然不会是为民造福坚持正确原则的人。#菜根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