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术正考数术方技中儒道思想的

北京专科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278663.html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著有《郭店楚简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等。

《中国方术正考》是中国当代考古研究、古代文化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名作。书中主要以考古史实为佐证,追本溯源,对中国古代方术的源流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查考。同时,也对中国文化源头和思想史、科技发展史进行了重新思考,对中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以数术与方技为切口,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儒、道思想并行的新角度,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01以“方术”为切口,探寻中国文化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方术就是民间流传的算卦相面看风水,以及炼丹炼气那些修仙玄幻小说里的法术。古往今来,人们有两个不曾改变过的兴趣:一个是算命预测,一个是治病养生,这两者都包含在方术的范畴内。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觉得,愚昧原始;也有人觉得,从《周易》到气功,博大精深,蕴含哲理。

而《中国方术正考》讲的,不是针对这个本身就尖锐矛盾的问题做出选择,更不是空对空的观念,而是用考古学发现的实物和古代文献,来说明方术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以方术为切口,探寻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演变,还原了方术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想要完成这样的一本专著,那需要作者自身在考古、古文献和中国思想史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

李零,就是这样一位学者。近年来,他对于中国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属性,进行了很有广度的思考。而李零投入最大、也最专精的学术领域,是古代方术、兵法这类冷门文献。《中国方术正考》本书的写作和修订,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当然,其目的不仅仅是梳理中国古代方术的内涵。他还有一个更深沉的意义所在,就是从这类古老现象里,推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发展逻辑。

按李零的话说,中国向来推崇“天人合一”,但从方术的演进中能发现,其实中国文化一直在走向“天人分裂”。

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的方术中,究其根源,品其发展,我们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始终都有两条并行的线,就是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方术,具体分为方技和数术。数术研究的是天地万物,包括天文历算,也包括占卜厌胜。方技研究的是与人体相关的知识,除了医学、心理学、性学和养生,也有大量神仙家和巫术成分。

方术其实也就是古人研究自然和自身的知识系统。按古人的想法,数术研究的是“天地之道”,它是根据一种无法探寻的终极原理在运转的。而方技研究的是“人道”、人的生命和性命。

如《老子》中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面,我们分别以方技与数术中其中一类为例,来琢磨一下其中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并行,揣度一下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分裂”。

02方技为体:以“古代医学”为例,看儒、道思想的并行

在《汉书方技略》里,方技分四个部分:其中的“医经”和“经方”,属于实用医学范畴,对应今天的中医药学。其中的“神仙”,是和求仙有关的丹药服食、行气导引。第四类叫“房中”,就是与房事有关的养生术。

在本书中,李零用大量的笔墨写了第四类“房中”,相信仔细品读,会有大量关于儒道思想的分别体现,李零对于“医经”这块描写较少,今天,我们就以“中国古代医术”为例,来细细琢磨一下这其中儒、道的并行。

①儒家:将人看作社会的人,医儒同道

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王朝更迭,百家争奇。但历朝历代,统治阶层的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儒家思想,如此,儒家与关系着万千百姓性命之本的古代医术便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按照儒家的观点,医学与算学、律学、农学、工艺学一样,都属于方技之列。儒家思想是以可以培养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为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技一艺之长。

若是如此看来,倒像是两条道上的平行线,但是,儒家对于医术还是相当重视的。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儒甚至认为:医儒同道,備医难分,医为估者之一事,懦者不可不兼医。

儒家对于医术的看重,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与医术的相通之处:

a.儒家认为,医术以治病敷人为宗旨,与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一致的。

明(原机启微序》中说:“父母至亲者,有疾而委之他人。俾他人无亲者,反操父母之死生。一有误课,则终身不复。平日以推于人者,独不能以仁推于父母乎?故于仁觖。朋友以义合,故赴其难。或疾则日素不审,而不能携友于死生也,故于义缺。己身以爱为主,疾至而不识,至危犹不能辩药误胸焉也,故于知缺。夫五常之中,三缺而不备,故为儒者不可不兼夫医也.故日:医为儒者之一事。

这段话,这个观点在宋明以后的儒林中广为流行,一时间,儒者兼医成为风尚。

b.儒家认为医家治病与儒家治国的道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一旦通晓医术,还能以医喻政,可以把医术中的道理用在治国的政治当中。

如唐代大儒韩愈《杂说》有调:“善医乾不视人之精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巳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筹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書;脉病而肥者死矣。通於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所以,由此看来,儒家视医术为政治伦理之理想人格的内容之一,医学也以儒学为其必修之首要课程。而,中国文化中对于“医德”的重视,也能侧面反映出这两者的有机融合。

②道家:将人看作自然的人,人与天地为一体

若说儒家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那么道家则更倾向于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对传统的医术有两个最重大的理论影响,一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二是气为人体根本的思想。

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人体的生理病理不仅与南北东西的水土环境有关,与春夏秋冬的天气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連循着共同的规律。

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日通天下一气耳。

这个思想逐渐地也就成为了整个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

也有人说,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和气为人体根本的思想,并不是只有道家独有。古往今来,中医在吸取道家思想的同时,也在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但是,中医理论对于道家思想传承痕迹还是非常明显,并且有迹可循的。

譬如《黄帝内经》论养生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乡之能,从欲快志於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云云,这与《老子》第八十章的话是非常的接近以及相似的。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医术与道家思想也是息息相关的。

03数术为用:以“易学为例”,看儒、道思想的并行

数术可以分成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来自天文历法演算,比如占星术。第二个系统,来自对“动物之灵”“植物之灵”的崇拜,比如烧龟甲占卜。第三个系统,来自人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等体验,比如解梦。这正好覆盖了原始思维的几个主要方面:天地、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现象。

据汉代的古籍里记载,占卜术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占星术的地位最高,因为和政治相关;解梦术的地位最低,因为是关乎个人的。

周灭了殷商之后,对文化也一并进行改造,筮占的地位便逐渐提高。《易经》就来自一种筮占。今天,我们也以“易学”为例,看看其中的儒、道并行思想。

①儒家:赋予天地的义理属性

我们首先要了解,《易传》相传是孔子及弟子,对于《易经》的创造性阐述,儒家思想色彩相对很浓,同时,《易传》也使《周易》完成了从卜筮之学到哲学高度的完美过渡。

孔子对中国、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他首创私学、整理古文献,授徒传授“六经”。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孔子可以说是以儒学的基本思想精神弘扬了《周易》。他遇到《周易》已经到了晚年,但《周易》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子路》有一则记载说: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这段记录表明了他于《周易》的态度,他主张义理但却不主张占筮,也表达了儒家主张义理《周易》的立场。

《周易》的核心内容中有一条:“崇德广业”,意思是通过《易》来充实自己的德性,扩大自己的业绩。这点非常切合儒家的思想。

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乾象传》)儒家赋予天地的这种义理属性,与其以“三纲”、“八目”为人格理想和奋斗目标,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为楷模,以积极有为的态度直面人生,以“忠恕”和“中庸”为立身处世的原则等理性精神是一致的。

②道家:思辨之道的传承与发扬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传》所提出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极其相似。

老子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要贡献是“思辨”,使传统的、世俗的宗教伦理哲学,升华为理性的思辨哲学。

《老子》中所构建的以“道”为始点的封闭的循环变动的体系与《周易》之太极、两仪的封闭的循环变动的体系是一致的;其所两两相对地使用范畴的方式也是一致的。

纵观《老子》五千言,《老子》之“道”,显然是《周易》其中的道的再现和发展,尤其是对《易》里所包含的自然知识的继承、发掘与发展。

《老子》着重探讨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关系,飘风骤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万物与阴阳的消长关系以及人自身循道与长寿的关系等等。

《周易》中强调“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这与《老子》之“物壮则老”;“知其荣,守其辱”;“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04体用合一:儒、道思想的并行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李零说:“我的兴趣,不在器物本身,而是希望给思想史提供一种新角度。”

在古代,方术经常被看做是汉代盛行的一种荒唐迷信,至多被古代科技史视为“因祸得福”的技术探索。通过李零的研究,我们看到:古代的方术,和中国文化的两大思想源泉息息相关。

可以说,方技的出现,形成了两大知识体系。从这之中,逐渐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主要思想,就是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

通常,我们都认知的是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家,最后定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只有一个儒家思想。

这里,李零却说,中国古代文化不是只有儒家这一条线索,同时还存在着道教文化线索,它直接上承文化初期的原始思维,在古人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钱锺书在学术论文集《七缀集》里谈到:要了解和评判一种思想体系,或是探究一种文明类型,应该还原那个时代的形态。思想和文明,总是在某些条件下发生的,把这些点点滴滴的历史碎片还原以后,会看到文明的背景。这就像从飞沙、麦浪和波纹里,能看出风的姿态。

当我们通过考古的历史痕迹,把古代方术的历史还原回去,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从源头上就是独特的。比如,从占卜中的式盘里,发展出了指南针;从神仙家的炼丹术里,发展出了火药。理性与“迷信”相互结合,正如儒、道思想的并行,而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有着属于中国文化的独特姿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