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学论文艺术教学论文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212078.html

***文献来源于网络,侵删,如有写作方面问题需要帮忙,知识写作网或请私信或留言

试论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动力与坚守传统底线的平衡度

  摘要:唐卡,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各类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如何规划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坚守传统抑或与时革新?一个现实的悖论摆在唐卡艺术家眼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种并存不悖的社会形态更容易引起各种学说的尖锐交锋,当下热议的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动力与坚守传统底线的平衡度亦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一种无奈之举。着重探讨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度,对于唐卡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唐卡发生流变的基础上,试着分析唐卡艺术家在面临创新与传统的两难抉择时应如何兼顾两者,即既保持传统又与时革新,进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使唐卡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出更强的色彩。

  关键词:唐卡艺术家创新传统全球化

  一、全球化语境下唐卡艺术的转型

  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交流和融合的频繁,全球化显然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表现形态也与时代环境相融合,不断迸发活力。

  唐卡一词系藏语,通说认为,唐卡指的是以宗教文化为题材的藏族卷轴画,最初的传承主体是寺院的僧人,产生于宗教并服务于宗教是唐卡创始的初衷。历经年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灾难劫数后,寺院纷纷关门,众多僧人迫于无奈由寺院流入民间,形成唐卡艺术民间化的雏形,随着还俗僧人的的流动使唐卡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

  藏族唐卡作为一种寺院艺术,浓郁的宗教氛围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百年来,唐卡艺术家始终如一地秉持着对佛祖无限的信仰,用最虔诚的艺术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活色生辉的精美绝伦体。其艺术色彩始终与某种历史事实重叠在一起。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唐卡,在其丰富多彩的画面背后总是有一个意蕴深远的历史传说,如较为神秘的宗喀巴大师开口叫阿妈的自画像。大师为了慰藉不能相见的母亲,用自己的鼻血溶合其他颜料绘制了一幅自画像,并捎给一位官商由他交给自己的母亲。他捎口信说“见到此画如同见到我本人。”据说官商拿到这幅极具加持的宝物后,忧心大师的母亲保管不善,使之无为地流失。于是在归途中伪造了一幅大师的自画像,将赝品交给大师的母亲,虽是仿造,但母亲拿到后,大师叫了三声“阿妈”。据说如果是大师的亲笔作品,画像中的大师见到母亲可以和她聊上三天三夜。诸如此类的历史事实使唐卡艺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艺术家都能够创作出如此珍贵的作品。但是有一点,绘制唐卡是一种修行的过程,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活动,它从最初诞生到当下的发展壮大都打着深深的宗教烙印。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卡艺术家所处的环境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一切以宗教神佛为旨意的传统价值观逐渐被现代世俗社会的主导观念所取代,艺术家绘制唐卡的观念也沾染了诸多现代气息。绘制的唐卡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范畴,风格从传统的浓郁的宗教色彩延伸到大众的审美情感需求领域,如安多强巴的《释迦牟尼与五弟子说法图》在传承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画的写实之法,且从现代摄影技术领略到的体悟一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使唐卡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大众的文化审美情感。当然,这种大胆的创新行为也受到了部分学者和艺术家的批判与排斥。因之,传统与创新的博弈在唐卡艺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怎么做才能使唐卡艺术细水长流,不断彰显其生命力,摈弃传统抑或强硬地坚守传统,全球化语境下唐卡文化的转型势在必行。

  二、唐卡艺术的当代探索

  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宗教信仰。作为宗教产物,唐卡最初是在藏传佛教信徒内部流通,作为信徒供奉在佛堂的膜拜对象,唐卡无所谓与时革新或坚守传统之说,因为藏文化的普世价值是不执着于物的实在与困境而向着理想的境界超越。不太注重物的表象,更注重其精神内涵。如一幅《十一面观音像》,四大画派(协岗派、曼唐派、钦泽派、嘎瑪尕尔派)在艺术笔触和色彩的涂描上可能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信徒的信仰。故笔者认为创新动力与坚守传统底线的平衡度这一议题是唐卡艺术市场价值凸显的收藏品领域催生出来的。唐卡艺术家在面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时,应因人而异地改变传统的仪式工序,还是秉持传统技法?当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遭遇全球化的挑战时,我们的民族文化是退守一隅还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与时革新?

  1.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动力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唐卡艺术的供养者或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藏族民众,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在精神享受上追求文化多样性,将消费目光从大众文化向亚文化转移,不管是基于收藏还是好奇,作为积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和气息的载体,唐卡由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文化魅力、取材用料和仪式工序等的特殊性,成为更多到藏区旅游和热爱藏文化的民众在消费价值取向上的首选目标。

  在各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藏学热一直在不断升温,藏文化在各地的传播与兴盛为藏传佛教艺术品走出本民族区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提供了平台,唐卡艺术甚至成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   唐卡是扎根于传统藏传佛教文化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作为信徒精神信仰的载体,其绘制流程、表现形式、意象的描慕都非常讲究,要严格按照《绘画度量经》、《绘画和佛像建造卷轶》、《造像度量如意宝》等著作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著作归纳和梳理了藏族传统的造像规则和美学理论,为后人传承和和提高传统唐卡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讲到“唐卡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集艺术价值、宗教文化、哲学理念为一体,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精髓,成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但从唐卡的艺术价值角度讲,它的绘画技法、颜料配制及构图形式等基础内容在严格的规定下,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也正是这些严谨的规定,确保了唐卡艺术千百年来的生命力量。”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民族能够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归根结底不正是因为先辈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寻出来的自成体系的藏文化吗?传统文化的秉承和保护,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和自豪感。故若要使唐卡艺术细水长流,一如既往的活跃在社会大众的视野,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继续造福后人的话,唐卡艺术家还是要坚守传统的构图要求和方式,不能因为创新而摒弃传统。因为没有传统这块肥沃的土壤,再一流的创作技能也无法绘制出精品佳作,其实质的精神内涵将也因传统因素的缺失而大大折损,更无法满足以传统的信仰支撑起来的众多信徒的精神文化需求。研究员黄春和认为:“唐卡艺术不能脱离信仰,现在有些人会把它看作宗教人物画像,认为比较简单,而实际上其中的学问、技术都很深奥。基础的东西都是表面的形式,想要画好唐卡就要达到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指宗教境界,精神层面的投入或者说是信仰的投入,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唐卡作品。唐卡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从深层次去认识、去体会,很多作品缺失的就是精神层面的信仰。如果仅仅从浅层次上讲,很多艺术家能够画出一幅漂亮的唐卡,但从高层次上讲,漂亮并不能代表完美,只有符合宗教色彩并传递出佛像的慈悲情怀的唐卡才算的上真正的唐卡作品。“宗教是唐卡艺术的创作源泉,更是唐卡艺术形成的摇篮,尕蔵加学者在《雪域的宗教》一书中讲到:“在很多情况下,藏族艺术是伴随着佛教而兴盛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宗教是人们心理中的一种恒常的内容,而艺术则成为这些内容的物化形象。”艺术品的生命在于其消费与欣赏群体得认可与肯定,正如费孝通所言“文化如果不为社会所接受就留不下来”。消费群体的流失使艺术品应有的价值随之缺失。

  三、唐卡艺术家应如何兼顾创新与传统的路径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唐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的研究呈现各种不同的态度。“一部分接受过传统唐卡的绘制方式的艺术家认为:藏族的唐卡艺术源本是为宗教服务的,而在以后的发展中还应遵循这一传承方式,完全抛弃唐卡艺术的宗教性是不可行的,也是不明智的,而是应该在保留和保护唐卡艺术的传统形式下表现新的内容。另一部分年龄趋于中年的从事唐卡艺术的艺术家则认为新时期的唐卡艺术不应驻足不前,内容发生变化,形式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素材和内容、画境和审美意味的追求上应更具有浓郁的、独特的本民族的民族色彩,才是唐卡艺术在未来发展的更好方向。第三类是一些藏区新生代的画师则认为,吸收和借鉴传统唐卡艺术的精髓,运用新的观念表现新的艺术创作。”上述三种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在肯定和强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是在创新的方式、内容和程度上各持不同的态度而已。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上,有学者言到“融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是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分化的过程。停滞不动的文化,既不融合也不分化的文化,是考古对象,不是活着的文化。”

  创新与传统似乎历来就是个矛盾体,唐卡艺术的创新与传统甚是如此,在热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兼顾二者,找寻一条“中庸之道”,在既不损害唐卡艺术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适时革新,已经成为以唐卡艺术家为主的所有   费孝通先生在《对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反思》一文中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颇具意义的词藻,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恰如其分的为解决唐卡艺术在当下所处的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要求文化的保有者在认识自己文化的基礎上,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与其他各种文化共同发展的一项共处条件,基于唐卡在当下面临的创新与传统的尴尬抉择的处境,按”文化自觉“概念的内涵加以实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可行的举措。

  另一方面,随着唐卡频频出现在艺术市场,以空前的状态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社会大众的   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唐卡艺术并无所谓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而是历经多年的艺术形态在不同时期艺术家的笔触之下染上了时代的烙印,借助唐卡艺术表达时代气息的一种探索。关于唐卡艺术家未来的发展路径,有学者说道“历史于变革中发展进步,艺术则借助时代变革率先进行转变,这也成为衡量一位唐卡艺术家未来的价值标准“,借时代变革率先进行转变,文化转型时期唐卡艺术家在创新与传统中间摸索一条既坚守传统又与时革新的路径需要以唐卡艺术家为主的各方有识之士责无旁贷的使命,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达洛等主编:《雪域奇葩——中国藏区唐卡艺术》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

  [2]尕藏才旦:《藏传佛教艺术》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年

  [3]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版

  [4]康·格桑益西:《藏族美术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年

  [5]尕蔵加:《雪域的宗教》北京:宗教出版社,年版

  [6]肖云儒:《民族文化结构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