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这4条理由

《周易》被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毛选》被称为当代典籍,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西哲学的精华融会贯通,成为时代的经典。

何以说明《毛选》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毛选》直接引用了不少中国传统典籍的名言警句,涉及道、法、儒、兵、史等学派思想。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

“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比如《关于正处问题》: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来源于《老子》,是道家思想。

比如下面这句话。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毛主席在讲话中,直接引用《庄子》的哲学名句,这也是道家思想。

比如《论持久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来源于《礼记·中庸》,这是儒家思想。

比如《论联合政F》:“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

其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来源于《资治通鉴》,这是史家的思想。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源于朱熹《论语集注》,这是儒家的思想。

第二.《毛选》很多哲理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比如“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就深受大儒王夫之《船山遗书》之知行哲学思想的影响。

比如“矛盾法则(对立统一)”,就深受《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阴阳之道的影响。

比如《矛盾论》引用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充满辩证法思维,来源于《贞观政要》。

比如《实践论》引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一堑长一智”,分别来源于《资治通鉴》和《王阳明文集》。

比如《论持久战》引用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源于先秦典籍《鹖冠子》。

比如《论联合政F》引用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源于《吕氏春秋》。

上述这些充满辩证思维的典故箴言。

均来自中国传统典籍,涵盖中国传统道家、法家、儒家、史家等学派思想。

第三.《毛选》中的军事理论思想,深受《孙子兵法》《老子》等中国典籍影响。

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

“孙子说的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

上述三句话,都是讲《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这句话,就是化用《老子》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第四.《毛选》的写作逻辑和整体思维,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影响。

《周易-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意思是说,事情(天道)只有平易才会使人容易明白,事情(地道)简约才会使人容易随从。

换句话说,凡是讲大道理,最好要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听得懂。

法国大众心理学研究学者古斯塔夫·勒庞,也有类似《周易》简易哲学之观点。

《乌合之众》:“观念只有采取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因此它必须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变得通俗易懂。”

勒庞认为,所有伟大而重要的观点,最好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才能被群体更好地接受,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事实的确如此。

我们来看《毛选》的经典例子,以毛主席谈右倾“左”倾问题为例。

“比如生小孩子,要有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他已经有了九个月了,小孩子自己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右倾。”

“左”倾和右倾,是比较抽象、枯燥、晦涩的政治概念,很多人都难于区别二者的内涵和界限。

但是毛主席有办法,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比方,让大家秒懂其中的奥义,这种弹指灰飞烟灭的功夫,令人佩服。

比如《组织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抑制自满和批判缺点,这两件事比较抽象难懂,不明白具体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抑制自满和批判缺点”的效果。

毛主席有方法,把共产党自我修养的行为,比喻成每天洗脸扫地,说到日常生活行为大家都秒懂。

这么一解释,再笨的人也能听懂,也知道“抑制自满和批判缺点”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了,就也知道从哪里下手去做了。

再以毛主席谈基础工业为例。

“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

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是经济学者,估计会说出一堆专业术语,来描述基础工业的重要性,结果大家都听得稀里糊涂。

而毛主席善于打比方,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抽象笼统的重要概念。

他直接把“基础工业”比喻成国民经济的“屁股”。

这个太形象生动了,还充满画面感和幽默感。这样一讲,在场的所有干部,都能明白基础工业的重要性。

没有屁股,人是坐不稳的;没有基础工业,国民经济就难稳当发展。

历史也证明了毛主席的远见。

善于打比方的人,都是善于洞察事物本质的高手。

只有把双方事物的本质,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才能用最简易、形象、活泼的语言表述出来。

否则就是瞎掰,让人感觉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不知所云。

类似的例子,在《毛选》《毛主席年谱》中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去查阅。

毛主席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述复杂深奥、笼统抽象、晦涩难懂的道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能听得懂其演讲内容,亦或能看明白其文章报告。

不要说,这是一个巧合?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毛选》中不为人知的《周易》智慧。

说明毛主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应用得炉火纯青,就像芙蓉出水一样自然,让人感觉不到有任何的人为痕迹。

要做到莲花出水的自然,需要厚实的旧学底蕴和深厚的写作功底,能做到这点的人都是大学者。

这也充分诠释了,《道德经》这句箴言的内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是几近至圣的境界。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相关拓展:

要想读懂《毛选》,要重点读懂“两论”。

只有把《实践论》《矛盾论》哲学原理搞懂,掌握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就能轻松抓住毛选内涵和精髓。

如果没有搞懂“两论”,那么后面读毛选都抓不到要领,就更难搞懂其精髓。

“两论”是整部毛选的哲学总基调,是毛选三条主线之一。

读书要有方法,这是很多同志读毛选的经验,也是走过很多弯路总结出来的。

最后,推荐一下寒牛出栏解读“两论”专栏,有助于大家理解“两论”的要义和重点,省掉自己摸索的时间。

记得,要读原著,读不懂的时候,再懂解读“两论”的释本,接着回头再去读原著,这样来回捣鼓几次,就能读懂“两论”,掌握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加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各类事情,你都能看得明白看得懂,遇到事再也不会愁眉苦脸,束手无策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