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薛宝钗林黛玉三个人的管事能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红楼梦问答#

贾探春、薛宝钗、林黛玉三个人都是具有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如果一定把她们进行比较的话,我挺林黛玉,否定薛宝钗。我的《林黛玉持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这个问题相关。下面重申其中某些观点,并且予以分析:

一、易经讲究离中虚,坎中满。这一点在三个人中林黛玉排第一

就人体而言,中医认为坎为先天肾水,宜满不宜亏;离为心火,宜虚静而不宜实旺。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她有林家的家风和贾敏的遗传;林黛玉进入贾府,对贾母王熙凤理家有所吸收、借鉴。她心如止水,没有物欲的贪求。黛玉对金钱、权利都看得很淡。

薛宝钗出身商贾之家。无论她多努力,骨子里有些东西是她没法改变的,必然拉开她与黛玉的人生格局。林黛玉的格局在众姊妹中无人可比。

探春有一处硬伤,即她是庶出,问题是她偏偏十分在意这一点。这就决定了她特别强调等级观念,探春在管理中讲究集权,丫环们的工作只限于听命,主子让做就做,主子没下命令就不做,工作积极性差。所以在作为整体面临问题时,需要她亲自出马保护手下人。探春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把她们比作如同猫儿、狗儿一般,可恕就恕;不恕叫管家媳妇们去责罚。所以在第55回,探春需要洗脸时,侍书竟不在身边伺候。

探春的管理工作着眼点是家族利益。因为重复开支,探春要求取消公子们上学的点心、纸笔银子;她取消姑娘们的脂粉钱,也包括她自己。这表明她在管理与自身利益之间重视前者。这是离中虚的表现。

薛家全力培养女儿,想通过女儿联姻取得家族利益。这格局比贾家、林家相差太远。薛宝钗越出色,越证明薛家家风不正。薛宝钗出色是后天努力的结果,怎么也不如林黛玉的先天气质。

薛宝钗继承的是商人基因,她接触的都是唯利是图的商业往来。她从小就养成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利用人的习惯。宝钗功利心很重,她为私利可以不择手段;她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她可以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她的格局将够维持人缘,满足私利,达到个人目的。她与林黛玉刚好相反,她坎中虚(出身差),离中满(欲求重、先天热毒)。宝钗精于算计,左右逢源,两面讨好的性格特质不适合管家。管理者不能爱慕虚名,想讨好所有人就不是好的管理者。她可以做一个婆婆领导下的好媳妇。

二、战略眼光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必备素质

林黛玉曾经对贾家的未来表示担忧。她能洞悉贾府衰败的根源。足见其战略层面的管家能力。与她相比,探春的改革只是战术层面的作为。林黛玉对宝玉称赞探春: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五十六回,平儿提出莺儿妈懂香料,可以承包花花草草。宝钗反对,貌似廉洁公正,不用她的人,但她建议用茗烟妈,莺儿的干妈,结果一举三得。这未免叫人怀疑她的用心,让人小看她的格局,只够经营金玉姻缘。

探春具有战略眼光,在全家老小拼命娱乐的时候,她发现贾府财政危机。可知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在为家族前途担忧。探春的管理着眼全局,具有战略性。为了摆脱贾府的经济困境,她推出全新的改革举措,把一个消费型的大观园改造成一个生产型的种植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不同的管理风格产生不同的管理实效,不战而屈人之兵必胜

林黛玉的管理风格是防患于未然。贾宝玉过生日。深夜要玩占花名游戏,嫌人少没意思,就把大家都找来,包括李纨、探春、薛宝钗。黛玉笑向她们道:“你们日日说人家夜饮聚赌,今日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事实证明黛玉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此后,夜间饮赌之风大涨,贾母亲自出手整治。可见林黛玉的眼光与见识要比她们都高。

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黛玉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她的团队已经帮她解决了一切。好的领导者不需要亲自上阵去解决难题,手下人已经搞定了。

宝玉参禅,宝钗把他写的偈子给撕了,而黛玉跟他参讲起来,三言两语就让宝玉心服口服;宝钗接着讲了六组惠能的故事,帮助黛玉。看来宝钗的能力只够为黛玉敲边鼓。

四、建设与管理队伍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林黛玉对下人好,她与紫鹃情同姐妹;丫头、婆子为她做事,她都有赏。如果林黛玉管家,她会恩威并举,维持各方利益的平衡,让大部分人能够在舒适的状态下相处、合作。丫头、婆子们都能努力工作。人是关键。把人管好了,什么都顺了。黛玉的才干足够统领全局。

贾探春精明能干,铁面无私,是个有抱负的女子。探春的能力有目共睹。探春倡导创建大观园诗社,体现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抄捡大观园,探春维护自己的丫头,屋里井井有条,管好小家是管理大家的基础。

宝钗以讨好的方式,取悦身份高于自己的人;以小恩小惠的方式,笼络、收买平辈,或低于自己身份的人。她的这种人际交往算不上理家才能,只是商业性的本能。与黛玉、探春贵族的理家才能,不在一个层面上。

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丫头莺儿和紫鹃也能看出她们的格局差别。

宝钗对待莺儿的态度可圈可点。因为赵姨娘能够影响贾政,宝钗就宁可让莺儿受委屈也要迎合贾环;因为金钏是王夫人的人,宝钗平时给她衣服穿,金钏死后,她说金钏是不小心失足落井的糊涂人。从宝钗对金钏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宝钗“深得下人之心”只能是暂时的。

有情有义的慧紫鹃为了林黛玉,痴情试玉。她可以付出一切。

其根源就在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格局对各自丫头的影响。第五十九回莺儿在大观园采折柳条编花篮。她的理由是薛宝钗不要花草例份,她可以随便折。如果换成林黛玉和紫鹃,紫鹃绝不会随便折取。这种主仆精神的契合,薛宝钗和莺儿是没有的。莺儿学会了商人的逻辑,给我没要,拿点应该。殊不知不要是放弃权利,再私取就是破坏规矩。

五、处理人际关系本身不是目的,应该为管理服务

黛玉能妥善处理家庭内部妻妾关系,贾府为年轻主子安排妾室,林黛玉对不仅知道,而且理解。她甚至公然称呼袭人好嫂子。但她又是有原则的,妻妾不分家室乱,林黛玉深明此理。

薛宝钗稳重平和,善于平衡人际关系。她处事风格过于中庸。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效,让各方都满意。但是一味追求中庸,各方都不得罪,在有些情况下是行不通的,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处理不当,很难有高效的管理。

有人说螃蟹宴最能够展示宝钗的管理水平。恰恰相反,那件事暴露了她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奸诈。她用相当于贾府打发刘姥姥的二十两银子,贬低并收买了史湘云,宴请了贾府全体女眷,还了贾母过生日的人情,然而史湘云是贾母的内孙女,贾母什么看不出来?其实得罪了贾母。

短时间看薛宝钗情商更高,但是不免有商人逐利之嫌。她在成亲之后,打发袭人嫁给蒋玉菡再次证明了她的格局,是不利于管理的。

六、责任心和使命感是管理者做出业绩的决定因素

探春对贾府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众姐妹都去了赖家,唯有探春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发现赖家园子搞承包,于是把大观园划片承包给下人们。得到大家普遍的赞誉。

探春有责任感。她敢做敢为,有担当。在抄捡大观园时她对丫鬟的保护,对于培养团队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形成凝聚力和行动力。探春能保持一颗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循私情,这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显示出探春敏锐的魄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薛宝钗圆滑世故,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凡事不得罪人,以收买人心为主。貌似秉持对人宽厚的管理理念,其实是纵容,这也是薛家管不好的原因,沒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和惩罚机制,只能乱成一团。宝钗协助管理大观园期间,每天坐轿巡逻不过是摆摆样子,园子里赌博喝酒、擅离职守的现象比比皆是。她居然没发现任何问题,更没解决任何问题。

薛家长住贾府,包了贾府的采购;王夫人要人参,宝钗也从自家的铺子里买来,她在理谁的家?私心是管理者的大忌。宝钗的缺点是太圆滑了,自己的利益比天大,没有公心,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管理。

宝钗处事沉稳老练,上下左右皆能应对圆满妥帖,放在今天,更适合做为领导的副手。贾探春实施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得力于薛宝钗的辅助。如年终如何算帐的问题,宝钗就帮了大忙,拿出很好的主意。

以上分析是从她们各自的出身和性格特征出发,可以算作内因。从外因来看,探春改革的结果表明无论谁管家,都有一个无法克服,又绝对绕不过去的致命障碍,那就是王夫人。她们(甚至包括王熙凤)都像跳不出如来佛掌心的孙悟空。她们的权利是别人给的,不过是贯彻别人意志的执行者。

探春的改革明确了责任,加强了管理,调动了下人的积极性,也为贾府节省一些开支。但是探春先进的治家理念是行不通的。她的改革触及即得利益者的利益;她的改革只能是在王夫人固有的愚钝、落后的理念下进行。她们都只能做到一时的卓有成效,她们的业绩,永远超不出给予她们权利的掌权人的意愿。无法真正触动贾府危机的实质。最终都必将失败。而且,在贾府大厦将倾之际,无论谁来管家,也无力回天,难以挽救贾府的败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