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宽窄哲学的终极辩论盛会宽窄之道精

00:52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年伊始的北京,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在国际展览中心,第3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如火如荼举行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单位都拿出自己的开年重磅好书亮相。在作家出版社的展区重点展示展销的众多好书之中,由封面新闻传媒编纂的多位名家同题论宽窄的散文合集《宽窄之道》,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一走进作家出版社的展区,迎面抬头就看到一张大大的海报,上面显示《宽窄之道》的书影,以及精彩的推广语:“哲学在世间生活中灿然落地”,“宽与窄,天地轮回,人生圆融。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手打造人文随笔全新经典。四十位名家,四十篇宽窄独白,四十种精神意向,一场宽窄哲学的终极辩论盛会”。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多位读者在该海报前驻足观看,并拿起展台上的《宽窄之道》书,认真翻阅。据出版社透露,《宽窄之道》出版后不到两个月,销量不俗,已经进行加印。

作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杨新月女士,是《宽窄之道》责编之一。此次《宽窄之道》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反响甚好,杨新月感到很欣慰。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期间,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她。她说,这本书推出后,各方面反馈都很好,“我是读完了全书的。书中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让我自己都深有收获。我也真诚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青年人阅读。我记得曾经有一个问句在社会上引发很大反响:人生的路,你为何越走越窄?在《宽窄之道》中,有一篇文章的回答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窄到极处就是宽。人生没有绝路。现在年轻人竞争压力很大,读一读《宽窄之道》这本书,应该能获得不少启发性。比如对人生有更广阔的眼界,不拘泥于一时的得失。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全国继续做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阅读这本书。”杨新月还提出自己的建议,《宽窄之道》虽然打的是四川地方文化招牌,“但其实对宽窄这个概念的思考,是超出地域范围的,是人人都有体会和实践的处事哲学。我想,将来我们还可以把这本书的作者队伍在全国范围内扩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宽窄是个非常普通的平面空间概念,是可量度的物理存在,与诸如高下、大小、深浅、方圆等一样,见惯不惊,哪来什么诗意?但宽窄有诗意,诗意的宽窄可以化为宽窄的诗意。《宽窄之道》作者之一曹廷华在《宽窄的诗意与诗意的宽窄》中表达他对这种宽窄之道的发现。正是这种宽窄诗意的转换,让陆游写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寂寥而清新的名句,让戴望舒写出《雨巷》精巧而鲜亮的名诗,“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宽窄不光有诗意,更有哲学。宽与窄,天地轮回,人生圆融。宽与窄,看似中庸之道,其实是生命哲学。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吉狄马加的独白,正是一种将诗意融入哲学的思考,“作为一个诗人,我所有的精神创造,其实都在面对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头顶上无限光明的宇宙,引领我的祭司永远是无处不在的光,另一个就是我苍茫的内心,引领我的祭司同样是无处不在的光,它们用只有我能听懂的语言,发出一次又一次通向未知世界的号令,并在每个瞬间都给我的躯体注入强大的力量。”回旋在生命的嘹亮与哀寂,邱华栋在那个夜晚沉吟:“生与死的对立之门一齐向我敞开,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就是人人要通过一道道的窄门,过一个个坎儿,然后才能来到更加宽阔的地带。世界,永远都充满了新生的希望,虽然同样存在着寂灭的悲哀。”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李瑾在遥远的京城,淡然地写道:“我也会为当年的俗气、土气和狭隘的乡土观暗自赧然。但人生总是这样的,和演戏一般无二,不时会有新的角色和舞台,在前面候着。”

年12月8日至年9月14日,从冬至到初秋,四十位名家连续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纵谈“宽窄之道”:曹廷华,车延高,邓凯,傅天琳,龚学敏,何开四,侯志明,胡弦,霍俊明,吉狄马加,贾梦玮,蒋登科,蒋蓝,李钢,李后强,李瑾,李少君,李元胜,刘笑伟,刘萱,罗伟章,吕进,马原,米瑞蓉,缪克构,邱华栋,丘树宏,荣荣,孙卫卫,谭继和,田耳,王久辛,吴传玖,徐则臣,阎安,杨克,叶延滨,曾凡华,张新泉,周啸天。他们有的是专职作家,有的是学者,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企业家、资深媒体人,这些在各个领域内卓有建树的文人墨客才子专家们,顿悟道德物势之机。四十种精神意向蔚为大观。这也让《宽窄之道》一书成为当代人文随笔新经典。

当当

京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