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有斯人慰寂寥孟子

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的是博爱的胸怀。孟子不负天降大任创仁政学说,弘扬民贵君轻的思想,他宽厚宏博的大爱使他成为后世尊敬的“亚圣”。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与孔子“杀身成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人物简介』

孟子(前一前),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像

『人物事迹』

▲孟母三迁

孟子家居住在邹城北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坟茔处处,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有时还抢人家的供果吃,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从凫村迁到了城西庙户营。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市场上行商坐贾,拍卖喧闹,而且邻居是个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孟母忐忑不安,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县城南部的学宫旁。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对孟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和伙伴们一起,学习演练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并把孟子送入学宫读书,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前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道:“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杀豚不欺子图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生精神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之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的关键问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为此思想,《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人将《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此时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暴政,将会失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孟子半身像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吧?河内饥荒,就把那里的民众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去,河东饥荒时也这样。了解一下邻国的政绩,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民众不见减少,我的民众不见增多,是什么道理呢?”孟子答道:“大王喜好打仗,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战鼓咚咚,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奔逃,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的多了。”

▲何为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以顺从是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亚圣殿

结语:读孟子,读到的是正义和刚强,为了正义,空乏其身亦可为之:为了正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了正义,生命可以舍我而去。真正揭示人之常情真相的,当推孟子。他认为人的“本然之情”中,就有道德情感的力量,这也是人性本善的含义。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敏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他甚至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的“本然情感”所固有的,只不过因为人们没有认真思考,所以面对外在诱惑,就会“失其本心”。故我们应时刻注重自身修养,脚踏实地,不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