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国人痛失两院士。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民都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
建国伊始,中国还没有肝脏外科,吴孟超成立研究小组,立志一定要攻克肝脏外科。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在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的肝胆外科领域,吴孟超院士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年,他为一名患者切除肝脏,成为医院的第一例成功切除肝脏手术;同年,他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年,他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年,他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
吴老从20多岁开始投身医学事业,这一干便是一辈子。由于长期手握手术刀,吴老的右手手指关节已经明显变形。
吴老96岁的时候,还每周做3台手术。一台手术少则3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可他从未抱怨过辛苦。
他说:“我的腿还能站得住,眼睛还能看得清,手还能不抖。只要有需要,我还会站到手术台前。”
到97岁退休时,吴老从医76年,挽救了1.6万多名患者的生命。
是什么让吴老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临床一线上,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痛苦,摆脱生命的绝望呢?
《大学》有曰:“唯仁人,为能爱人。”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爱护他人。
正是因为吴老有一颗仁爱之心,他才能够把“解除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视为己任,他才能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医学事业。
这不正是“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吗?
虽然吴老已离人世,但是他生前教导出来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都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肝胆外科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也将和吴老一样,以一颗仁爱之心继续为肝胆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大学》中还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意思是说,君主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君主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
吴老施行仁爱,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也兴起仁爱,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吴孟超院士的事迹,也激励着无数莘莘学子投身到医药事业中去。
无论是谁,要想学有所成,都离不开两个关键点:
一是,我们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
正如《大学》中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我们实现一个目标,再确立下一个目标,就好比吴孟超院士攻克逐个课题难关一样。正因为他每次都有清晰的目标,所以才创造了肝胆外科领域里的无数个第一。
二是,我们无论何时都要有真诚的学习态度。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就是说:学习要广泛涉猎,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要学会慎重地思考,要形成清晰的判断力,要切实力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吴孟超院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益求精的探索。
因此,我们只要确定清晰的目标,秉持真诚的态度,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学有所成。爸爸妈妈们,也可以把“学有所成”的两个关键点告诉孩子,指引他们的学习。
#国学经典智慧育儿#
-End-
作者|子非鱼,医务工作者,热爱阅读,喜欢写作。
图片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本文由
大鱼带娃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