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修身养性其实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抑或是后来的佛家,皆是如此。
如儒家讲“克己”以及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修身养性。
又如道家所言之修道,其核心亦是修身养性,这在《内观经》中就有所体现,即:
“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又如佛家讲无相布施或者放下,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修身养性。
祖师画像由此可见,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在看到修身养性重要的同时,亦需要看到修身养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否则,为什么如此多的学派,一再提及呢?
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真正能够领悟到修身养性之真谛的人并不多——事实上,很多人所讲之修身养性,不过是停留在调整身体或提升为人处世之道的阶段罢了,并不足以称之为“修身养性”。
但是,如果你误把修身养性当成“高不可攀”的话,那你就错了。
因为修身养性虽然不容易,但是绝不是难如上青天。
何以见得?
我们先看《心经》中这句话——事实上,修身养性的一切秘法,这句话已经讲完了,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在这句话中,所谓“色”,其实是指一切相,即我们所能觉知到的一切。“空”则是指本质,即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