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千岭之松)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看你理想中的事业高度究竟有多高。
其次,要看你现在的基础与理想中的事业高度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再其次,应反思自己理想中的事业高度是否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是否切合实际。
我们在年少的时候都是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为自己设定了远大理想——比如以后要当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企业家之类的。
谁在懵懂的少年时代不是经常做着五彩缤纷的梦呢?谁在青春飞扬的年轻时代没有一番豪情壮志呢?谁不想将来飞黄腾达成名成家呢?
但是,这些美好的理想,都只是空中的一道彩虹。具体要去实现这些理想,是要一步一步付出艰苦努力的。其间的艰难困苦忍辱负重,难以言表。
很多人非常勤奋,极其刻苦,也做到了持之以恒,但离自己理想中的事业高度还是差之千里。
于是有些人感到气馁,感到失望,觉得命运不公,觉得时运不济。
无论我们有多么坚强,但都是凡人,不是神。当自己在实现理想的路上遭受挫折,无法达到预想中的目标时,沮丧和失落的心情在所难免。但是,无论多消沉,多懊恼,一点用处都没有。
因此,当我们达不到理想中的事业高度时,不要长久地陷在负面情绪里,不要轻易选择放弃,而是首先应该反省自己,分析主客观原因,重新找准立足点和出发点,降低自己理想中的事业高度。
或者,认真分析自己理想中的事业高度和现实之间跨度有多大,是不是在跨度中间,设定了立足于现实的小目标。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万丈高楼从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你的理想有多大,高度有多高,你都得从现实出发,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往前走。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其他什么二代,没有雄厚的背景和资源支撑,无论你的理想有多么辉煌壮丽,一想起来就让你热血沸腾,但你就是长了三头六臂,就是神仙下凡,也无法做到一步登天,无法一帆风顺地、在你预期的时间内直接达到你理想中的事业高度。
作为千万万万不平凡中的凡人中的一员,即使你自命不凡,即使你认为自己天赋秉异,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设定每一个阶段的阶段性目标。
如果通过努力,实现了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再接着向下一个目标奋斗,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达成。
例如,如果你在本单位或者本行业,与其他佼佼者相比,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管理能力还处在中下水平,你却因为无法晋升到相关职位而感到苦恼,认为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事业高度,从而滋生了放弃的念头。我觉得大可不必。
你需要做的,是持续地,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内功练成了,自然具备了飞得更高更远的条件。
这时候,只能说你具备了“飞得更高更远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你因此就可以一飞冲天。实际上,你要飞得更高更远,还得一步一步来。
无论你多勤奋,还得要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一点一点地进步,用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来证明自己。
如果你觉得确实在各方面都是单位里的佼佼者了,但还是得不到重用,使你无法拥有更好更宽广的平台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时候,你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本事选择更好的平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应该看到,很多人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太远。不少的人穷其毕生精力,都无法实现理想。
这种离现实太远的理想,其实只是我们藏在心中的一个梦想,梦想也会闪闪发光,让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美好的期待。
就好比这种太远的理想悬挂在遥远的星河,虽然遥不可及,但夜空中的星河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让我们心怀憧憬。
最关键的,就是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
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认清自己,找准自己在性格方面的特点、智力方面的特点、专业上的强项,发挥所长,避其所短。
有的人,明明自己不善言辞,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不擅长人际关系交往,也缺乏宏观掌控的能力和决策魄力。但他们却很希望自己在仕途上闯出一片天地来。
然而,仕途上的事,就更复杂了。
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强,而且综合能力也要强,这些综合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人格魅力等等。
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格局和气度。看待事物,既要敏锐,又要中庸。
如果你的专业能力不够过硬,那些专业能力强的人,不会服你。
如果你的综合素质不高,你就无法把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做好,推不动进度,质量拿不上来
如果你抗压能力不强,当各种暗藏的矛盾兴风作浪围剿你的时候,你会心力交瘁,很快垮掉。
当你对问题的反应太迟钝不敏锐的时候,矛盾都一触即发了,你才有所耳闻;大水都淹到你家门口了,你才去准备防水器材。
你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是跟在别人后面收拾烂摊子,帮别人擦屁股。
如果你太过于敏锐,不懂得中庸之道,眼睛里掺不得半点沙子,处理问题太较真儿,不会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装糊涂,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允许别人有错,那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就会在单位上逐渐成为孤家寡人。你发出的指示,响应者寥寥无几。
即使你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达标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机遇不垂青于你,人际关系上有一些阻碍,你依然不会如愿以偿。
我不太理解的是: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为什么非要在仕途上去争那几个为数不多的位置不可呢?
难道有个什么职位,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认为自己在事业上达到了理想中的高度?
如果这样想,这个理想中的事业高度,可能永远也无法满足。因为在职务上,一级一级的,有多少级别啊。累死在这些功名利禄上面,又有多大价值?
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东西,到头来一张纸,就将你还原成平头百姓。兜了一大圈,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又何必那么介意和纠缠于心呢?
我以为,对仕途上的职务权柄什么的,如果你确实有兴趣,可以朝你心中的目标努力。但一定不要太在意结果。
如愿,当然更好;不如愿,也不要紧。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果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还是达不到理想中的高度,不如转头在专业上好好钻研,争取在业务上干出一番成绩来。
理想中的事业高度,不是仅仅靠个人努力就能达到的。很多事,都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果我们将理想中的事业高度预设得太高,离开了现实基础,不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无论多么努力,即使用尽毕生精力也达不到。
所以,我们在预设理想中的事业高度时,一定要考虑到现有基础和客观因素。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拾级而上,方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我们应该随时回顾和反省一下,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做得好一些?这个月是不是比上个月做得好一些?今年是不是比去年做得好一些,收获要多一些?哪些方面还需要弥补和纠正?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坚持?
只要在进步,只要有收获,哪怕是收获了失败和教训,只要在不断积累经验,都是在进步,都是在成长的路上,都可以通过实现自己的每一个小目标去接近大目标。
这些不大不小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收获,都是一种成功。
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不断进步和取得的每一个细微的成绩而感到自豪。
我们为什么要因为没有一蹴而就、一步登天而想到放弃呢?
即便有时困难太大,受无法掌控的客观因素干扰,没有达到预期的小目标,在某一个阶段事业停滞不前,我们也不必感到焦心和失落。
我们不妨放缓脚步或者暂时停下来,集中精力读一些书,充一下电,做一些考察和调研,进行反省和总结,待储备满满、精力旺盛、满血复活后再重新出发。
一言以蔽之,那种达不到理想中的事业高度就要放弃的想法,是不成熟的。
如果你达不到理想中的事业高度就选择放弃,那就只有不停地放弃,做什么事都会半途而废。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当你因为当达不到理想中的高度而懊丧时,要适时调整高度,让这个高度更接地气一些,而且要懂得反省,调整好心态,不要太好高骛远,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好了。
年11月20日
(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