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孔子是如何学琴的,它阐述了这样一个道

有道无术是空道,有术无道是空术

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孔子学琴

且看孔子学琴是如何寻道解术的,孔子学琴的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如何学以致用?

孔子学琴原文:

孔子学琴译文:

01

如何理解孔子学琴?

分析:

孔子学琴,目标细分三阶段:

①读谱,熟悉全曲风格和结构,熟记。

②反复琢磨,学习和体会,把握乐感。

③将乐曲融化在心,彻底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境。

孔子学琴过程是一个战术执行的过程。他用目标细分将学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目标,总目标是要把琴曲彻底学透。这是一个苦干的过程,学习期间还收到很多的干扰,但他还是坚定信念,要把学习琴曲彻底学透。他的学琴过程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值得我们借鉴。

02

站在孔子的角度

孔子的追求是什么?

他如何才能达到他的追求?

面对师襄子的干扰,他是怎么想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中的一个思想就是“礼乐治国”,所以他是一个有音乐造诣的人,追求的是音乐的巅峰,这就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心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表现。

有一个追求极致的心态,就一定有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思维。他要达到他追求境界,就需要锲而不舍,苦干到底,才能学的透彻。

当面对师襄子的劝说,孔子是怎么想的呢?

毕竟师襄子是他的老师,老师说的话对于一个学生是有指导作用的,而且是面对另一个新琴曲的诱惑。只能说孔子的思维模式是比师襄子高一个层次的,孔子追求的是音乐的巅峰,是音乐的深度,师襄子追求的只是音乐的广度,所以在孔子看来,师襄子样样都会,但只是止于表面。

道与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道”的本质是天地自然之理,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理解为“道”是一种眼光、大局观,是战略;“术”可以理解为手段、能力、方法、策略以及经验的集合体,是一种实践论,是战术。

孔子学琴学的是悟道,他能看透曲子背后的寓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师襄子学的是术止于道,把曲子练熟就可以了,并不清楚曲子的深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一个人思维格局的差别,格局不同,层次就不同。所以孔子在面对师襄子的劝说,它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把琴曲学精、学透彻,再加上苦干+巧干精神,最后成为周文王的知音。

03

站在自己的角度

如果是我学琴,我是怎么样呢?

我能做到孔子一样追求音乐的巅峰,直指音乐的本质吗?

我面对干扰和诱惑,能把持住吗?

追求不一样,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不一样。比如某一个领域的牛人,他为什么牛?原因在里哪里?我们学习牛人,那么他的做事方法与思维模式肯定有厉害的地方,就好比本文中的孔子,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练琴,直到完全领悟了为止,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这就是要先培养我们的思维模式,如果有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思维模式,那么,咱们就会有对应的做事习惯,如此,就能理解孔子对音乐极致的追求。

反问我们自己:当前,你在学习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追求的只是理解层面?(术),还是追求融会贯通的层面?(道)。这决定了我们学习的用心、思维模式与做事习惯。

而当我们面对如同师襄子的劝说、新琴曲的诱惑,我们能坚定信念吗?

比如我们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也会遇见很多干扰、挫折甚至是绝望,我们能不受影响吗?心态能坚定吗?能抵住诱惑吗?

我们需要像孔子一样,将所有的干扰与自己做到有效的切割,摆正心态,坚定方向,同时我们需要像孔子一样追求更高的成就,更高的境界,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相应的行动,知行合一,把事情做精、做绝、做到极致。

什么是绝招?

把一招练到一万遍,它就是绝招!

为什么?

因为当你把那一招练到一万遍的时候,它已经融入了你的血液之中,与你的身体融为了一体,当你面对敌人使出的招式的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反应,身体本能地就会做出反应,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怎么,这样说还没有感觉?

那么请你站好了,在你不经意间,我突然间向你扔出一本书,你会立马本能的用手接住或者躲开,你发现你的动作根本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反应,身体本能的就做出了反应,是不是?越是危急的时候,越是这样,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04

通过对孔子学琴的案例,我能学到什么?

①孔子的人生追求,与师襄子不同,境界和层次不同,所达到的成就也就不同

就好比同是销售产品,为什么别人是销冠,而你不是?你每天拜访20个客户,人家呢?人家拜访的是个客户,数量是你的十倍!

同是电话销售,你每天打个电话,人家每天打个,数量是你的5倍;、!

公司领导让你做个项目方案给他,你真的就只做一个,人家呢?人家至少做三套方案,并且给领导一一分析每一套方案的利弊,完全超乎领导的预期,而你呢?看出差距了吗?你真的比别人努力了吗?

②孔子是目标细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运用高手,小目标是一遍一遍地去练习领悟,总目标是把琴曲的意境真正的领会,这给我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③孔子学琴有一个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思维,一定要把琴曲学透彻,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目标。

④学习过程是一个战术执行过程,是一个不知疲倦、反复执行、不断提升的过程。

⑤目标细分,每次只专注一件事情能控制欲望,当孔子面对师襄子的劝说和新琴曲的诱惑,坚持聚焦在《文王操》的深入领会,成为文王的知音。

⑥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周而复始长时间只专注一首琴曲,这是一个苦干的精神。

⑦孔子一直只是学习《文王操》这首琴曲,一直在重复弹奏这首曲子,这么多天,直至真正领会,期间是弹奏多少次才能达到将曲子融化在心?一定是一个大的数量级,量变到质变才能真正做到。

⑧师襄子的水平是一个琴曲高手,但不是顶级高手,他追求的只是术,没追求极致,所以只能对孔子拜服,而无法达到孔子的高度。

⑨孔子学琴是在学习周文王的《文王操》,他也是向顶级高手学习,孔子在该阶段彻底领会周文王的音乐意境,成为顶级高手的知音,以后再脱颖而出独成一派。

⑩将乐曲融化在心,理解透彻音乐的意蕴和情感,演奏曲目时意随心动,不再局限于技艺雕琢上。这是一个入道的境界,已经超脱了术的领域,悟了道,就能衍生出无数的术。只要真正练到心中有剑,剑气就能无处不在,这是剑道的最高境界。

05

如何学以致用?

在学习上,要像孔子学琴一样,目标细分,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通过学习孔子学琴案例,一步一步培养起专注的精神和能力,追求极致,锲而不舍。

在工作或事业中,也要追求把事情做透的心态,做好目标细分,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要做到极致,最后就是做到了总目标的极致。

在学习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干扰,此时,请像孔子一样坚定信念,锲而不舍,排除万难,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半途掉了链子,前面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又得从零开始,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白忙活。

在职场中,我们也要有孔子学琴的心态,既然选对了行业,就需要在这个行业花个几年、10年,争取在这个行业做到极致,就能成为行业专家,如果受到其他的诱惑就中途放弃去接触新的行业,到头来每个行业都只能做得平平凡凡,时间花出去了,但是在某一个领域得不到深耕细作,始终成不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有道是:有道而乏术者必招人陷害,且不能发挥其所长;精于术而乏道者亦不能长久;精于术而明道者乃高人也!等哪一天你走上工作之岗位,细细回味起来,就会感觉良多了......

06

后记

当我们能保持孔子学琴这种好学、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还有什么是学不会、学不懂的呢?

《中庸》有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孔子是圣人,学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透的,何况是资质平平之人呢?

是的,对于他人,你不必羡慕也不必灰心丧气,他人学一次就懂了,我不妨学百次而后成。他人学十次能成,我不妨学它千次而后成。真能如此去苦学,虽然看似愚笨但也会变得聪明睿智,虽然柔弱也能自强自立。

其实,大道至简,无招胜有招,把一招练到一万遍就是绝招!熟能生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们觉得呢?

对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选自网络,侵图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