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论语第三篇第20章乐而不淫,哀

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悲伤。”

逐句解释: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过分而没有节制、放荡、放纵

哀:哀婉、感慨、难过

伤:悲伤、伤心、痛苦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纵欲过度,哀愁而不太过悲伤。”

心得总结:在本章中,孔子通过《诗经》里面的《关雎》篇,指出快乐和悲哀都应有所节制,人们应自我克制、遵循中庸之道。

《关雎》是《诗经》三百篇之首,讲述君子追求淑女的情感。求之未得,有寤寐反侧之忧,求之而得,有钟鼓琴瑟之乐,其优不害于和,其乐不失其正。这里体现出一个“和”字,也就是中庸和谐的意思。

人是情感动物,会有情绪。快乐时会笑,难过时会哭;得到了高兴,失去了悲伤,无论学习、事业亦或爱情。我们知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过了极限就会走向反面。人在表达情感时,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在孔子看来,人在表达情感时不应过度,无论爱情或者亲情、友情,应当以礼节来调和。这个尺度在于,尽情欢乐时不要过度放纵,快乐到放荡就不合适了。可以有趣、幽默和搞笑,但不要低俗涉黄,一旦涉黄,那种幽默搞笑就变了质。悲哀也一样,求而不得、失去拥有难免悲哀难过和痛心疾首,但不要伤心欲绝、痛不欲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一旦把自己带入悲伤的绝境,那就是一种偏执。

文艺创作也是如此,弘扬如果变成谄媚,批判如果变成伤痕,趣味如果变成恶俗,那就有点过了。

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人生总在不停地变化,如何控制情绪和把握分寸是个难题。“乐而不淫”,可以让我们从容有度、不失分寸;“哀而不伤”,可以让我们抛离偏执、远离烦恼。人生的每一步都应该坚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顺其自然,克制自我、保持本性,我们不过分执着,也不自我放纵,这样就可以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附图: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今社会背景,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思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文章:

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