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的10版本意识顶流商学徐宗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本文开篇表此文字,要引出两个话题。

道是规律,是宇宙运行、自然运转的规律。道生一,一就是宇宙运行法则在自然中的最基础表现;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可见没有一这个基础,就没有万物造化,没有循环罔替,没有多彩世界。

老子是这样写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老子西出函谷关,为后人留下了《道德经》三千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一”,有了三千言的基础,才有了道家,才有了道教,才有了中华文化的鼎立三足。

我所描述的,就是前面说的两个话题。一则,阐述一的重要性,有一才有万物,一是一切的基础。二则,阐述一作用在历史中的事例,以老子本人的所作所为,验证一这个基础,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果,你不认可上述观点,你可以停步此地。拿剩下的时间去就着虾条喝点啤酒,想来生活也能更美好一些。如果,你认可上述观点,认为一这个基础很重要,其毋庸置疑。我还想给你呈现或是描述一种现象,想来你也会深有感触。

我们会观察到一种现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人,为了追求完美,以至所作的事务,迟迟不能有结果,无法与人交割。一些人,因为做事拖沓,以至浑浑噩噩,大事拖小,小事拖了。一些人,思维琐碎,不注意积累,以至碌碌无为,难有硕果传承。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但是真真实实每天在周围都发生啊!

这些情况的发生,会有数不清的原因,这些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方法可以提供给大家,帮助大家尽可能的少遭遇呢?我的一个答案,就是生一,是培养1.0版本意识,是促进1.0版本行为。

1.0版本意识,就是快速建立基础版本的意识。强调事务、观点、建议、解决方案等第一版本的快速建立,其意义在于快速建立基础,可以此进行初步交割与传导,又可以展开持续优化。无论是系统论,还是重点论,1.0版本都是其忠实接受者。

培养1.0版本意识,目的是造就1.0版本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归纳为九字诀——造基础,可传承,去传播。

造基础:基础的建设,一定是围绕着重点论和系统论展开。具备了重点论,就有了核心和关键;具备了系统论,就有了框架和结构。

有核心、关键,有框架、结构,就具备了一个很好的1.0版本。基础的建设,不因时间,不因外力改变或是拖沓。1.0版本的建设,要求一个快字。

可传承:打造1.0版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承给自己,或是给他人。既能够给后者以素材、点悟、印证等,也能够作为基础被优化,再提高,再传播。图片,文字,录音,是可以传承的,这其中尤以文字最为便捷,易于传承。

去传播:造基础完毕,就具备了可传播性。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被传承。基础的完善或完美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传播效率。如果,传承造就价值。那么,基础是实现价值的根源;传播是实现价值的手段。

实际上,1.0版本意识就是一种“先固化,再优化”的思想,这是来自实实在在生活的东西,也是生活的提炼升华,是有文化属性的思想。最早有这个思想火花的绽放,来自李宗吾先生的一段话。他说他自开一派厚黑学,一定会成为宗师,难以被超越。

为什么呢,他是有研究的:在科技领域与人文领域的一个对比性研究。科学技术领域,向来是师傅不如弟子,就像牛顿所讲,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所以后人总是显得更厉害。

有了蒸汽机,开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后来一点点研究出电气成果,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后人进一步的科研,直至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了克隆技术、航天技术,进入科技时代或者说生物工程时代。再后来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

一代代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脚步,踩着前人的肩膀走来,犹如长江水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文化领域却截然相反,很少有开创者或者说集大成者可被超越的,儒家就永远孔子为圣,最多孟子算是亚圣。

老子是道家鼻祖,庄子虽牛,也难以超越,后人更是只有学习和再学习的份了。释迦的佛教呢?还没听说过,谁能搞得过佛祖。你看看,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李宗吾先生所言不虚,我深信之。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对1.0版本意识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最终确立了这个词汇。因为,我对此感受颇深,自己也总是因为追求完美而导致结果拖延。

再一次深思,并至完成此稿,算是对1.0的思想有了一个1.0版本的文字成果。年,我的一个核心思想,倡导1.0版本意识。培养1.0版本意识,促进1.0版本行为。

再版总结:今天整理文字,看到自己十几年前的文章,想起来生涩的二十岁,感慨那段岁月又是美好又是充满遗憾!

每一个人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没有之前的1.0。就无法迭代出更多的2.0/3.0。孙武23岁写了《孙子兵法》,但是我敢肯定,流传至今的一定不是他23岁的那个初写版本。

不仅孙武自己会不断的迭代提升,后世的名家士人,也会在传播中修修补补,我们看到的《孙子兵法》已不知是“几点零”版本了。

我们不是老学究,也不用死抠字眼,非要找到那原始版本。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都需要用当代的语言来重新翻译经典的著述,只要核心思想不变,版本的迭代是一种必然。

其实,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唐诗宋词”,他们都是在传播过程中被数次迭代过的。

比如说,在宋代以前是没有四书五经一说的,确切的说没有四书。因为,四书里面的“大学”和“中庸”,是宋代大儒朱熹从五经的“礼记”中抽调出来的,把这两篇和“论语”“孟子”并称,从此以后才有了“四书”一说。

再比如,我们学的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其实原本的名字叫《夜思》,这名字是改动过的。而且从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文献,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对比,能够发现,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首诗,他的内容也不是李白的原版,内容也是被改动过的。

李白的这首诗,他的原版可能是“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怎么样,是不是惊掉了下巴!

我觉得,李白这首诗被改的更“好”了啊!静夜思三个字比夜思两个字更容易上口,朗朗上口就便于口头传播,让他流传更广。夜思偏于文字习惯,静夜思三个字更偏于语言习惯。

此诗内容里面的更改也是同样的道理,改了两个字,把“看”和“山”都改成了“明”字,明显的更容易记忆和朗读,便于小孩子学习和传诵。此诗能够选在教材里,被广泛传播,应该说改动之处功不可没,迭代的积极作用显露无疑。

无论怎么迭代改变,都是在李白原作基础上的缝缝补补,添光加亮而已,没有李白的1.0版本,就没有中华好儿郎的妙口传诵。

还是1.0版本很重要,要不然后面怎么迭代呢!?

作者:徐宗文老师

著名书法教育家,畅销书作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规范汉字委员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讲师团专家。

顶流商学董事长,翻天娃教育CEO,品型练字全国连锁品牌创始人,三年招收加盟校一千余家。

代表书籍:《教培招生:年赚百万的32堂课》《顶流成交系统》《创始人IP智慧》《一年看两次管理专家》《热血会销:会销高手》《连锁加盟终极密码》《西装暴徒:一个创业者的思考》《天道酬情》等。

金牌课程:“总裁成交系统”“会销模式”“营销六脉神剑”“总裁盈利系统”“总裁销讲”“连锁加盟系统”“顶流演说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