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txbyjgh.com/m/有人问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修道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回答当中,大部分人还是很中肯就是,修道不分年龄,什么时候都可以。当然,有人就提出来了:年龄太小不行,没有经历痛苦的磨练,容易被魔法和术数带走。这倒让我想起了自己学佛的一些经历。我自己以前非常喜欢看佛家的神通事情,比如大家所知道的类似于济公传奇之类的高僧大德。看着很普通,而且,还容易让人反感的人,但是有大智慧和大法力。所以,我当时非常神往。回头看,有点像现在的小孩子对孙悟空的崇拜和好奇。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自己的偶像那样,有个预知未来,或者,长生不死的幻想。所以,我以前还真认认真真,去学习过佛家的一些规矩。入门来说,比如听从佛家戒律,不做杀、淫、妄、盗、酒的事,这些当时对我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不吃肉,让人的内心没有那么多恐慌和忧虑,有了更大的包容心和同理心。但是,我后来还是没有更深得学习佛法。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佛家讲要去掉贪心,但是,贪心是人的本能,就像吃饭一样正常,这个怎么可能去掉。所以,我在学佛的时候,虽然自己对外界的物质追求的确减少了很多,但是,会对于神通或者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就希望自己做到。其实这一点也是很好理解的,自己舍弃了那么多。那么,肯定希望有个回报,如果不是对富贵功名有追求的人,就很容易对神通之类的事比较向往。所以,这也是我以前学佛走偏路的地方,希望能给大家以警示,做善事是百年之计,千万不能追求马上就要看到效果。《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自己学佛受阻之后,再学习儒家知识的时候,才发现,儒家最高追求,才比较切合实际。或者对我来说,解决了我最大的困惑,那就是,"在亲民",这几个字。意思是,一个人修道,不能离开家庭,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而追求所谓的境界。所以,我觉得人在年少时,还是有点向往格追求也可以,但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境界和打坐就能有收获一类的话。人的成就,是通过对别人的帮助而达成的,而不是所谓自我修炼就可以达到。所以,我现在也是从最基础,学习儒家知识。觉得自己对儒家最基本的几个要求都没有达到,还异想天开,想想自己以前太胆大。儒家对一个人的要求全在《礼记》这本书里,而其中最难达到的是其中《大学》和《中庸》两个篇章里。一个人只有把这些基本的要求做到,那么,在生活中,也就是在参禅修行了。其中有什么最基本的要求呢?第一,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一个人要像讨厌恶臭的味道,要像喜欢美丽的女人一样,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原因是,别人总归会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就需要谨慎行事。第二、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这句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有愤怒、恐惧、嗜好、忧虑,都是心不端正的表现。所以,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总希望求个什么法,让自己万事大吉,心想事成。但从来都不知道,有所成就,需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开始。因为,愤怒、恐惧、好乐、忧虑,本来就是人天生的,但是,我们放任这些情绪不管的话,修养自身就根本无从谈起。而这些情绪的磨练,却是真正从生活和工作,从人和人相处中才能磨练出来的。第三、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就是说,一个人要求别人做到什么之前,就先应该自己把事情做好。家长要孩子听话,就要自己先能够听从老人的话。希望孩子尊敬自己,自己就要先把尊敬长辈的事做出来。所以,我们就可以看看,自己希望修仙修修道,那有没有把这几个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了。其实,我认为把这几点做到了,一个人差不多也就能成圣成贤了。所以。修养品德,没有那么远,但是,做起来,也没那么简单,只要我们愿意成长,还是可以向圣人看齐,让自己每天都有一点进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