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那么,你对“四书五经”了解多少?
先看看“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几百年来,“四书”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名言名句: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作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提出了“诚意正心,中和至德”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基石,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名言名句: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作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强调“礼义廉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名言名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讲述人性善恶之辩的书,它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强调人性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完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chǎng)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
名言名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名言名句: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和《尚书》。
名言名句:1.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分为三部分,包括经义、礼仪、乐谱。其中,经义部分是《礼记》的重点内容,它讲述了礼仪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实施,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名言名句1.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周易》
《周易》也称作是《易经》,《三易》之一,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古文化典籍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名言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名言名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四书五经》的传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两汉以后学五经,两宋以后学四书。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传承至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