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读懂它读懂人生,天理路上宽,人欲

今天继续分享《菜根谭》智慧,《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洪应明所撰写的。洪应明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在他的文字里面可以看到有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他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一套“菜根谭”式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出中国古人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这些智慧延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读懂它,我们就读懂了人生。

无名位者乐,无饥寒者虑

原文: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世人只知道拥有名声地位是令人快乐的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地位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人只知道挨饿受冻是令人忧虑的事,却不知道不愁吃不愁穿给人精神上带来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人生感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平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静静地生活,静静地享受,用不着去承受大起大落,也用不着去承受大富大贵。古时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因为他讨厌官场倾轧,权势灼人,成为千古美谈。从这种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说,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可以羡慕的,安贫乐道也没有不好。只是可惜了,世人都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平凡生活,为了名利终日忙碌,四处奔波,等真正明白什么是幸福时,已为时晚矣。世间人不辞辛苦地为了更高的职务和更大的利益,不惜绞尽脑汁思考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却不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玷污了自己纯洁的心灵,即使是捞到了丁点名利上的好处,却已经不受人所爱戴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之所在。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寿则多辱”,这里讲的是古时候,尧帝到华地视察民情时,当地有官员为尧帝祈福时说“希望你能有很多男孩,获得丰厚的财富”。但是,尧帝并未接受好心官员的祝愿。他解释说,“男孩子多了,操心的事情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钱财丰厚了,麻烦的事情也就会多起来了。活的时间越长,遭受耻辱的时候也就一定会越多”。尧帝之所以否定孩子众多便光宗耀祖的观念和财多福多的想法,其实也就是看轻名利的缘故。人如果一心为了名利,条件再优越,也不会有满足,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之日。不知足者,无幸福可言。

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

原文: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天理正气就像一条宽广的大路。只要人们略为用心探究,心灵深处就会广周无边,解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路,刚一踏步,就觉得眼前全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人生感悟:大千世界,纷纭复杂,令人眼花缭乱、耳迷心跳的东西实在是数不胜数,人类社会上的许多罪恶以及黑暗,多数是因为人们那颗浮躁的心充满了过多的欲望所致。我们要如何才能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寻觅到生命的恬静?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看天空云卷云舒,做到宠辱不惊,任凭外界风云起浮,都能泰然自若、笑对人生。要想达此这种境界,惟有修身养性、寡欲外世。如果能清心寡欲、修身正心,那么无论身处于庙堂之高,还是居于江湖之远,都能保持一颗平淡的心;进也坦然,退也平淡,自己的荣辱穷达都不会在心上,让自己的心中掀起太大的波澜。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修身正心作为每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把修养身心看作能否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光辉灿烂的中国历史中,有无数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英雄豪杰,他们的高风亮节为人们世代传诵。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兵败被俘,对元军高官厚禄的引诱无动于衷,面对酷刑加身毫无所惧,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慨然就义。

人的欲望就如同一条狭窄的小路,倘若不修养身心,便会陷入泥泞的水淖中,滑向灭亡的深渊。古有扫平六国、席卷天下的秦始皇,威震宇内,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权帝国,可谓是根宏基固,他自己也认为秦家王朝会传之万世而无穷。但在秦始皇驱使民力徭役,修建长城,建阿房官,修筑骊山坟墓,赋敛繁重,使民不聊生,也正是在他的无穷欲望的驱使下,农民起义的烈焰熊熊燃烧了,焚毁了他传世久远的迷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