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庸》是成就之法还是懦夫之法,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看书的人,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眼光境界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是成就之法还是懦夫之法。这正是《中庸》的高明之处。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孔子说:“行踪隐秘,行为乖张的人,历史上有记载,我不会那样去做。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能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我也不会那样做。君子持守中庸之道,即使不得已而避世隐居起来,终身不被人们所了解和任用,也绝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素隐行怪,行踪隐秘,行为乖张的人,孔子是耻于做这类人的。在《论语》里也有说:“孔老夫子从来不讲怪、力、乱、神”。不为素隐行怪,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这部分内容。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我们把做成一件事比作走一百步的话,大部分人顶多走到九十九步就放弃了。所以对于半途而废需要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半途,不是指刚好一半的工程,而是指没有最后完成的状态。行一百里路,不是指只走了五十里为半途,走了九十里也还只是半途,甚至走了九十九里也只能算是半途,总而言之,没有走到目的地就是半途。这就是为什么不是五十步半百步,而是“九十步半百步”的道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日出,大部分人在黎明前就已经放弃。又有一个成语叫做“功亏一篑”,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如果想要成为圣人、成为强者,必须注意这两种倾向,以期达到中庸之道,特别是半途而废。有的人专门探求隐僻之理、行为怪诞,这是犯了过的错误。也有的人选择遵循中庸之道,却不能持之以恒,这是犯了不及的错误。而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怨无悔遵循中庸之道,做到善始善终,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达到圣人之境。这就是《中庸》的成就之法,很多人对此有曲解,是因为没有深入研究中庸之道,而把懦弱和让步看成中庸,也算是素隐行怪之类的行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