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些农村俗语,让人很费解,让现在的人像猜谜语一个,结果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离原本的意思实在太远了。“屋内添瓦,财走人败”这句话就是这样的农村俗语。
我国有一句成语“添砖加瓦”,原来意思指建房屋时,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来也指房屋盖成后,不断地用砖块加固房屋,使房屋更加稳固,不断地给房顶加瓦片,使房顶瓦片盖得严实,保持保持房顶不漏雨,让住在房子里面的人安全舒适。因此,过去农村人认为,不管是添砖也好,还是添瓦也好,都是尽力在某方面作出贡献。按照这种说法,往家里添砖添瓦,就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那么为什么过去农村人说“屋内添瓦”是不好的事,会让家里“财走人败”呢?
实际上,“添砖加瓦”之中的“加瓦”,是指给屋顶加瓦,而不是给屋内加瓦。俗语“屋内添瓦”,指的是在室内,而不是指屋顶,两者是有区别的。在农村来说,在房顶加瓦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能把瓦放在屋内。现在一些人认为,屋内不能添瓦,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房顶上加瓦和房屋格局改变。房屋建好后,不要在里面在房子上加瓦,不然就会破坏了风水,对家运利。也有的说,不要随便改变房屋的结构和布局。
二是“添瓦”指家里生女孩子。古人把家里生了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因此,有人认为“添瓦”就是“弄瓦之喜”。生女人的人家既送出女儿给人家,也要陪一毛不薄的嫁妆,也就是“财走人败”。
这两种说法,从表面上来看,好像问题不大,也说得过去,但是,从旧时的现实社会来看,实为谬误。
先来说说第一种观点。过去很多人家建了砖瓦房,砖瓦房建好住进去以后,要进行定期维修。房屋的骨架和砖墙,比较耐久,只要不破碎、腐朽,就不用去维修,维修比较频繁的就是屋顶上的瓦,俗称“捡瓦”。
瓦片是一种比较薄的陶片,虽然建房时,屋脊用砖压住,檐口有瓦当保护,但瓦还是容易破碎或被掀起来。破碎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冰雹砸破,冰冻被冻碎;人为原因,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捣蛋的男孩子,他们有的是故意往瓦上扔石头,有的是为了打屋顶上的鸟儿,把石头扔到屋顶上,石头会把瓦砸破或砸碎。瓦片被掀起的原因,主要是遇到极端天气,暴风可把瓦片吹翻过来,甚至吹下屋顶。再说,屋顶上的瓦盖了一两年后,也会移位,通常会往屋檐口处移动。
屋顶上的瓦破了或碎了,下雨天就会漏雨。房屋漏雨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把墙淋坏,也会让柱子、檩条、椽子等木质材料腐烂。因此,房屋的主人通常视情况进行“捡瓦”,有的人家一年一次,有的人家数年一次。“捡瓦”时,要把破碎的瓦扔掉,再增添一些新的瓦,这样瓦片才能把房顶盖住。
在农村,过去有一种职业叫“捡瓦匠”,就是专门给人家“捡瓦”,就是把屋顶所盖的瓦片重新修整一遍,去掉瓦片上的垃圾,把烂掉的瓦片换掉,添上新瓦。因此,说房屋建好后,屋顶上的瓦不能动,这种人可能是新一代住小洋房的人,没有住过瓦房。就像一些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一样,分不清麦苗和韭菜。至于有的人还说,添瓦与关系改变房屋的结构,两者之间挨不上边,就不用多解释了。
事实上,过去农村,人们把不及时修补房屋的主人,视为非常懒惰的人,把没有修整的住宅的外表形象,称为“败落之象”,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家庭当然也就不太可能发达。这就像过去农村,由于当时物资匮乏,普通农家穿打补丁的衣服比较普遍,就是一些有钱人家,讲究节俭,也同样穿打补丁的衣服。在那个时代,穿打补丁的衣服,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要衣服干净整洁,衣服上没有破洞,就说明这个人的家里还是勤劳节俭之家,生活的精气神还在。房屋也类似如人的衣服,房屋虽旧,但是没有破败之象,打理得整整齐齐,地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气象是兴旺之象。因此,为了让人们及时检修房屋,农村有一句俗语说:“添砖加瓦,人丁兴旺”。
其次说说第二种观点。“屋内添瓦”到底是不是“弄瓦之喜”,即家里生女孩?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是男权社会,女人的地位比较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家里不能生女孩。如果家家不生女孩,人类怎么能够延续下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问题。假如古代社会把家里生女孩视为“财走人败”,怎么会有“弄瓦之喜”?“喜”,说明古代人把家里生女孩看成是喜事,好事,值得庆贺的事。这里举两例流传在农村的习俗。
过去农村家庭子女多,但要讲究家庭有子有女。民间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家庭超过三代内,只生男孩,不生女孩,就属于阳性过盛,很快就会由盛转衰,最后败落。这就是古人讲究的阴阳平衡,男孩女孩出生数量要大致相等。这种思想也符合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过去农村结婚时有一种习俗,接亲的时候,要安排一位中年女人,民间称之为“接亲太太”。农村人对接亲太太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全人”,即父母双全、夫妻双全、儿女双全。其中儿女双全指的就是接亲太太,既生有儿子,也生有女儿,只生有儿子的女人符合,只生有女儿的女人也不符合。农村婚俗中,还有一种习俗,俗称铺婚床,也得专门请中年妇女来铺床,所请的中年妇女也必须是“全人”。因此,现有一些人把俗语“屋内添瓦,财走人败”之中的“添瓦”,理解成“弄瓦之喜”,也是错误的,与旧时的现实社会事实不相符。
“屋内添瓦,财走人败”之中的“添瓦”到底指什么呢?
这就要了解,瓦对过去农村家庭带来危害,让人害怕,会使家里产生“财走人败”的后果。“财走人败”的意思是说,财富会离家而去,家里也不会进财,家庭的兴旺也由盛而衰,甚至会失去人口。因此,在过去农村,让人害怕的往屋内添瓦行为,各地有各地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兄弟阋墙
过去农村兄弟分家后,没有各自建房子,而是共同居住的一座房屋内。兄弟和睦,房屋也就共同修整,如果兄弟不和,斤斤计较的话,房屋就你修整你的,我修整我的,共有的部分,比如堂屋的屋顶,因兄弟都不管,多年没人捡瓦,下雨时就会漏雨。漏雨时,兄弟不是同心把堂屋房顶上的瓦盖好,反而在一楼或二楼,搭雨棚,各盖各的瓦。有的兄弟之中,有人建了新房屋后,而其他兄弟没有建房,他怕好了没建房的兄弟,把属于他那一份拆除,住在这里的兄弟只能在屋内搭棚盖瓦。让住在堂屋的祖宗不得安宁。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农村,虽然并不普遍,但还是存在的。当然,这种现象往往被人传为笑谈,成为兄弟不和的典型事例。
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兄弟不睦外人欺,像这种共同住在一座房屋内,不能把房屋整修好,或者不让其他兄弟好过,人们认为,这种家庭自然无法同心兴家,祖宗也不会荫庇,属于走向“财走人败”的迹象。
二是瓦片进屋说明家有病人和丧事
过去农村,有很多外敷的草药做好后,不能用其他东西装,也不能长时间放在手上,而是用瓦来盛。因此,从外边拿瓦片进屋,说明家里有病人,而拿的瓦片越多,说明病人也就越多。
在一些农村丧葬习俗中,老人去世后,要用三片瓦放在棺内来垫头。还有丧事的一些仪式上,也要用到三片瓦。
过去农村民俗中,有很大一部分禁忌习俗,都与病痛和丧事有关,因此,凡是与这些有关的事情,也是人们比较忌讳的事情,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禁止做的事情。相信这种说法,很多读者都能够理解,这里也就不多说。三是瓦片进屋与旧时陋习有关
旧时,民间匠人之中流传一种“魇胜”(又称魇镇),民俗称之为“邪术”,是我国古代产生的一种巫蛊迷信陋习,后来被工匠借用,产生了一种新的行业性迷信做法。主要是旧时,工匠给雇主建房时,雇主瞧不起工匠,或者克扣工匠的工钱,工匠虽然对雇主心怀不满,因处于弱势而无可奈何。于是,行业内就有人借用这种迷信方式来报复雇主。通常在屋内放一些砖和瓦做遮掩,偷偷地在下面放置一些所谓的“祟物”,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使雇主“财走人败”。因此,旧时很多农村所谓“屋内添瓦”,指的就是这种陋习。
事实上,这是旧时工匠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用旧时民间存在的迷信和愚昧心理,采取一种迷信吓唬人的手段,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让人们不得不尊重他们,同时也维护了他们自身的权益,使雇主不敢随便克扣他们的血汗钱。这种迷信做法当然不可信,属于旧时代的陋习。
随着科学思想的普及,现在的农村,民众普遍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这种旧时流传在工匠之中的迷信陋习,早已被人们摒除,再也没有人相信。
总而言之,“屋内添瓦,财走人败”这句农村俗语,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封建时代,除了部分说法有一定道理外,比如兄弟拆墙之类,大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在理解这种俗语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习俗,不可违背客观历史和基本常识来曲解,更不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误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