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博大而深广的,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适应什么样的气候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长出什么样的果。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锻炼出不同国家不同的特性,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东方人与西洋人相异。个性当中有通性。小到一个地方如此,大到一个国家也如此。有从正面而论,有从反面而观。如柏杨老先生反思,著本《丑陋的中国人》,日本人跟着学舌,就写丑陋的日本人,总结他们国民的劣根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特性,处于不同时期也不同,这太包括广大了,要提炼精准,不是容易的事,也未必有一致的答案。如说东方人内敛含蓄,西方人外奔放。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庄重,日本人顽固,丹麦人童话等,见仁见智中也会有普遍的共识。柏杨先生近代辜鸿铭先生精通中西文化,致力于向西人弘扬中国精神。他游学西方多年,深爱中国文化,经历丰富,对各国人的特性有着很深的研究,如他从纯、深、大几方面,对美英法等国人性格作对比,有他独到的看法。既指出共点,也说出差异性,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他说“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国学大师辜鸿铭进而指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所以,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博大、淳朴、深沉和灵敏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这当然是一家之说,足见他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正因为辜先生对西方文化及人性的彻底了解,作为将儒家经典译成英文的第一人,他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才抓住要害,方法得当,他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而在阐述《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时,经常引用莎士比亚、歌德等西方作家的话,作进一步的诠释解说,让西方读者一下子就看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刮目相看。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德福这是非常高明的翻译法,更是一种创造,对中西文化的艰深功底,对中华文化的至情深爱,才有这么强大的文化自信。辜先生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连苛刻的德国人都对他崇拜有加,有一点是不可少的,就是他们的准确认知,在人性的彻底了解,走入到他们的心里去了。清明上河图从遭受西方列强压迫的情况下,辜先生向西方传播与展示中国文化,至今刚好走过一个世纪,如今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被欺凌到具有大国担当,迎来中华文化的全面复苏,西方又升起了中国热,中西文化再一次碰撞,融合,怎么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造福世界,采取什么样的适合的方式,一定离不开对各国人特性的深入了解。不同的人性要走到人的心里,不是件容易的事,必得要多交流,多从人类大局出发,多切合人性发展,放大眼界,拓宽心量。和而不同,所有异常丰富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才组成美丽的世界,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人及自己,必得相互尊重,客观而不带主观偏见的深入了解!(文/国学解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