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孩放诵读版本《中庸》,听的一句甚感,云:“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几日来,日日欣喜,皆因困而知之。
一者,因“一”而喜。“一”者真常之理,《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说不清,道不明者,一也;可我等认为非为真,认为其后必定有真理,其实无常本真理。
二者,因己经历。时至今时,己度过六六春秋,回望来时路,所知皆似“困而知之”。儿时饥寒,少时壮志,屡屡得伤,而至立业,常不遂愿,每因困时,才知一二,却依旧困而不知。
三者,众生差别。看众生,形形色色,三六九等,有的人高高在上,又有人身如蚁牛,有的人洁身自好,又有人贪恋口腹……。何其差别,其因所知,所知之多寡,而致其抉择千差万别。生而知之者,必居高为,学而知之者,人中骐骥,困而知之者,芸芸众生,还有困而不知者,朝不保夕者也,看到这层心甚酸楚。
四者,因之有感。吾等多疑,是而不能如经中云之上士,《道德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即若离,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因吾之多疑,因而无信,从而不能信实,不信真言,不信真理,更多相信伪科学。前时读书,繁体遇一字,“癡”是“痴”,看繁简对比,便知吾辈问题之所在,因多疑而更多疑,从而总认为所学不足,当有一知而欲更知,欲求不满,其实大道至简,能闻道力行,即可做到学而知之。当一个人能心定而不染,自然可事事时时处处立身,自然而然,能知自然而然立身谓之觉者,因其知一之为何,是以吾辈也可生而知之。
当君放下千般爱,即见世界原清明,怀中大爱济天下,自性本真为金刚。